立即捐款

塵土與流水:在畫面相似以外,香港應該知道泰國這場運動的甚麼?

塵土與流水:在畫面相似以外,香港應該知道泰國這場運動的甚麼?

昨日一幕幕在泰國發生的抗爭畫面,觸動了不少香港人的神經。畫面相似,香港紛紛說我們「輸出革命」,但我們到底是否了解泰國這場運動的起源,香港又有甚麼可以借鏡?

泰國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對泰皇的尊敬程度,從連香港泰國餐廳都會放泰皇肖像可見一斑,而在泰國本地更是受法律保護,「褻潰皇室罪」大到是你討論「褻潰皇室罪」是否太大都已經係「褻潰皇室罪」。泰國雖有所謂「民選」政府,但他信政權當年完全壟斷,而在於2014年,保守派政黨、王室、軍隊發動政變推翻他信政府,有名的「黃衫軍」和「紅衫軍」衝突告一段落,但自由並沒有因此而降臨到泰國人民身上。

軍隊及皇室怕舊勢力死灰復燃,收緊公民社會自由,亦修憲大幅增加軍隊勢力,削弱議會民主組成。而今次學運,亦是在此背景下誕生,加上打著進步旗號的未來前進黨被法庭要求解散,有政治魅力的「高富帥」代表被禁參政,年輕人除開始質疑王室至上的文化,以及要求更多的自主而走上抗爭之路。(泰國示威者的三大訴求:解散國會重新大選、修改憲法廢除參議院委任制度、停止滋擾異見人士)。

若果反威權是港泰兩地青年的其中之一共同語言,我們有甚麼可以從他人的經歷中抄考借鏡?

首先,從泰國可見,如果一個國家要發動國家機器去檢控異見人士,絕對是全面碾壓而來的。流亡柬埔寨的領袖亦被綁架,警方憑Facebook言論就拉人,Facebook甚至會配合國家,其力度比起香港絕對是有過之無不及。但泰國年青人迅速開發戰場Twitter,面對疫情亦不斷發掘不少線上討論區,有#mobfromhome等Campaign,不止是香港街頭抗爭的「Be Water」,言論場所亦「Be Water」(而我地仍然暫時仍然死守連登facebook)。

另外,不少報導都指,泰國新一代學運青年熱愛閱讀,致力透過「閱讀解放思想」,不少學生自組獨立出版社,引入批判書籍,更加有KOL「會製作簡單的圖文,以詼諧、娛樂、輕鬆的方式,將嚴肅的書籍內容與日常生活連結在一起,更容易引起年輕世代的共鳴」。至於香港暫時仍未有相關風潮,反修例運動一年多仍有待整理論述,網上討論不乏流於情緒式互罵(俗稱屌票),對抗爭運動似乎未見有利。

最後有關文化軟實力及幽默。泰劇因為文化習慣而令BL劇盛行,因而「出圈」,不少中港台腐女們都為泰仔而神魂癲倒,本身就是軟實力的一種。之前中国小粉紅出征泰國但慘敗而回,泰國網民「四兩撥千斤」的方式令小粉紅無處著力,而有「文化論的視角認為,泰國人的民族特質主張放鬆、舒服自在(sabai sabai)的生活方式,對日常生活不計較、不執著(Man pen rai),使他們面對中國網民的挑釁時尚能保持幽默。用流行句子概括:『一認真便輸了』」。但反觀香港,文化實力愈來愈弱,外國戰線連明星都派不出去(只得hocc),只用道德或政治感召,就只是香港的「硬實力」。

但當然啦,你睇人當然好,泰國學運當然如同香港有不少隱憂,香港在這場運動亦走早了一年多(見他們的裝備就明白),但事實上,泰國人民抗爭或面對政治考驗的時代比香港人要長得多,「輸出革命」實在言重,不如說網絡世代橫向連結矢志光復家園的青年,同一天空下,追求自由的心並無二致(而我地仲有好多年要走)。

泰國學運青年Pai接受訪問形容他所屬的學運團體「土星社」時 說,「每個人都是土星,塵土集合而成的星星,『不論你有沒有掛在天上發光,追根究柢大家的本質都是塵土,就如同我們生而為人,不論身分地位,都該享有平等的權利。』」。

係比較左膠,但香港同樣都是流水,願塵土與流水一樣,為家園帶來最充足的養份,開出最自由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