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報導)疫情之下,懲教署取消大部份到監獄及收押所的公務探訪,書信成為在囚人士與外界溝通的主要方式。惟有議員指自8月起不斷收到求助,有在囚人士表示信件頻頻被拒,當中包括「612人道支援基金」寄出的年報,更被懲教署要求簽署同意銷毀,亦懷疑有拖延派發信件的情況。多名立法會議員及區議員今日召開記者會,要求署方交代原因,保障在囚人士通訊權利。
邵家臻:年報無威脅監獄保安 憂拒銷毀在囚者被罰
立法會議員邵家臻指,612基金自8月起向在囚人士寄出年報及在囚支援服務報名表,但都被抽起。他表示,根據《監獄規則》第47條,在囚人士有權以信件形式通訊,當中亦列明懲教署有權拒絕向在囚人士派送任何會對任何個人的人身安全,或對監獄的保安、秩序及紀律造成威脅的信件。他指,為防年報被禁,基金寄出前已抽起兩篇抗爭者專訪,形容年報「人畜無害」,並無任何構成威脅的內容,質疑懲教署無理剝削在囚人士的通訊權。
邵家臻亦表示,得悉被要求簽署同意銷毀年報的在囚人士已表明拒簽,擔心他們會因而被罰單獨囚禁,將要求署方確保不會因此事而懲罰他們。
工黨立法會議員張超雄指,尊重獄內保安需要,「但都要根據守則行事」,會盡快約見署方,要求解釋拒送年報的法律基礎。
斥借疫情取消公務探訪
荃灣區議員岑敖暉指,公務探訪與一般探訪不同,議員可單獨於房內會見在囚人士,談話內容亦不會被錄音,因此可在不受懲教監管的情況下,了解監獄內的不公。惟他表示,懲教署於疫情早期已減少公務探訪的數量及時間,7月有一名大律師到荔枝角收押所作公務探訪後確診後,更幾乎取消所有公務探訪。
岑敖暉認為,取消公務探訪的安排並非合理的防疫措施,「攞嚟刁難手足」。屯門區議員張可森亦表示,疫情初期署方已加設膠板分隔在囚人士與探訪者,亦可作其他安排防範疫症傳播,要求署方交代「無了期禁止」公務探訪的原因。
張超雄補充,公務探訪讓議員可協助在囚人士上庭,包括為他們寫求情信、與家屬溝通和作安排等,十分重要,質疑懲教署「咩情況之下先俾我哋做返一般嘅公務探訪呢?」
邵家臻則表示,曾向懲教署查詢有關取消公務探訪事宜,署方回覆指議員可用一般探訪方式與在囚人士面談,但一般探訪次數有限,「(有刑期人士)一個月兩次,每次30分鐘,每次最多三個人」,議員亦不希望剝奪在囚者與親友面談的機會。他亦指,一般探訪的過程會被錄音,在囚者難以借此機會申訴獄內不公情況。
禁收信又拖延派信 岑敖暉:刻意阻撓手足通訊
岑敖暉指,取消公務探訪本已限制在囚人士基本權利,懲教署更進一步禁止在囚人士收取部分信件,又有拖延派信的情況,為「刻意阻撓手足通訊」,「變相唔俾佢哋向外溝通」。岑指有在囚人士向他表示,足足等了四星期才收到他寄出的信件,比平常慢一星期。他稱信件純屬閒聊性質,不帶任何政治內容,認為或涉及刻意拖延派信。
屯門區議員曾錦榮稱曾寄信予在囚人士,但竟「彈返嚟指無此人」,而他無法藉由公務探訪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