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明日大話】研究完唔開工既機會係近乎零!

【明日大話】研究完唔開工既機會係近乎零!

近日立法會復會,重推明日大嶼嘅輿論又出番嚟,早前已擱置嘅「中部水域人工島前期研究」撥款極有可能短期內再被強行通過。有建制派議員話應該等專家評估完先決定起唔起萬億人工島【註一】,「點解做下研究都唔俾」【註二】,話反對嘅市民同議員霸道。

冇一個工程研究做左唔開工

但市民憂慮不無道理,翻查記錄,政府過去近10年,每逢做工程工務嘅可行性研究,無一個係唔可行嘅【註三】;一係講到項目非常可行,再唔係即使項目有困難,但政府都會「迎難而上」推展項目。而且睇番再早啲具爭議性嘅大型基建/規劃嘅可行性研究:

  • 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就港珠澳大橋的工程可行性研究(2004)
  • 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的可行性報告(2005)
  • 蓮塘口岸在香港境內的土地、規劃、交通和工程的可行性研究(2007)
  • 《新界東北新發展區規劃及工程研究》(2008)
  • 《落馬洲河套地區發展規劃及工程研究》 (2009)

高鐵、港珠澳大橋、落馬洲河套地區等極有爭議嘅項目就係咁樣被確立其需要同可行性。現實上,大家都知道高鐵同港珠澳大橋已經搞到「一鑊粥」,超支、延期、用量極低,日日蝕錢,變成「吸水大笨象」。所以市民有理由憂慮,即使有多個專家學者批評明日大嶼有前設、造價估算及成本效益等多方面問題,是次明日大嶼可行性研究嘅結果必然係「可行」,市民將焗住硬食。

港珠澳大橋的教訓

呢啲大型基建「研究完必定可行」嘅劇本,其實一早埋下伏筆。以港珠澳大橋為例,2003年,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同香港政府委託綜合運輸研究所進行嘅《香港與珠江西岸交通聯繫的研究》已經確立興建港珠澳大橋嘅需要【註四】,然後係2004年,先進行「工程可行性」研究,處理點樣(how)起呢座大橋,由此可見呢類大型基建嘅可行性研究,唔會處理應唔應該起(why and what)嘅問題,而只係處理技術上如何起嘅問題,所以當一個基建項目走到呢步,其實就係勢在必行。

明日大嶼 照辦煮碗

明日大嶼現在就係呢一步。2017年,政府已經低調將「東大嶼都會」納入《可持續大嶼藍圖》,整個《藍圖》嘅宣傳,集中係大嶼山本島嘅「南保育、北發展」【註五】,同時將大嶼山嘅發展定位為大灣區「雙門戶」嘅重要節點;2018年「土地大辯論」,先將已經決定咗要起嘅「東大嶼都會」包裝成「明日大嶼」計劃,公眾先普遍認知政府要花巨額公帑填海。2019年,再被踢爆將有第二條高鐵由深圳直插「東大嶼新中心」【註六】。

研究撥款已是終極一戰

參考往績,現在嘅「前期研究」撥款,只係將整個大白象「拆件上市」嘅其中一部,唔存在話仲有得考慮「起唔起」呢個問題。政府巧立明目以「可行性」去咁拎撥款,背後往往意味住政府已經預咗要開工,大興土木。再加上依家話研究用繞過立法會監察既融資方式,呢個研究撥款好可能就係市民表達意向最後一次機會,唔係過左海就係神仙了。

#明日大嶼又嚟喇

參考資料
【註一】香港港台:有議員贊成明日大嶼先作前期研究 亦有人質疑倒錢落海
【註二】明報:陳健波嘆明日大嶼撥款未通過 重提示威者破壞收成期稱「年輕人無權毁上一代成果」
【註三】2019年5月25日立法會工務小組委員會會議的跟進事項 [PWSC (2019-20)5]
【註四】運輸及房屋局網頁 跨境交通運輸港珠澳橋歷史
【註五】文匯報:大嶼山藍圖出台 加快推動勿再蹉跎
【註六】明報:穗高鐵網駁「明日大嶼」 南沙抵港僅半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