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青年「奴」工:廿一世紀初的香港故事》編者序

《青年「奴」工:廿一世紀初的香港故事》編者序

編者序

2010年初,香港一班左翼人士決定成立一個叫「左翼21」的組織。當時正好是反高鐵運動落幕之後,香港社會輿論正就香港年青人的「激進化」爭論。我無意在這裏就當年的爭論做一次完整的回顧。但那時的其中一個說法,是將所謂「八十後」(大概指八十年代所出生的人)活躍於社會運動歸因於香港的向上流動機會不足。另外,也有人提出「後物質主義」才是「八十後」社運青年冒起的主因,而且批評「向上流動」論這種經濟解釋不妥。

左翼當然不反對、也不輕視文化價值。但經濟結構還是左翼分析的核心。所以在這一場爭論中,左翼的身位有些尷尬。因為平等、團結、民主本應就是支撐左翼運動的價值。而我們批判資本主義的主因之一,就是這套體制與這些價值背道而馳。年青人向上流動的機會減少,正是資本主義愈走極端的惡果。但我們追求的,又不是純粹增加向上流動的機會。因為如果只追求向上流動,其實也是在認同一套將人分為贏家和輸家的制度。而且就算向上流動的機會回升,也不代表社會上的被壓迫者、被剝削者會大幅減少。在這個背景下,我覺得如何在介入青年激進化的討論時,讓人注意到香港經濟結構對青年的壓迫,是有必要的事。

但要令更多人關心這個角度,也不容易。二零一二年,我讀了由林宗弘、洪敬舒、李健鴻、王兆慶和張烽益所著,台灣勞工陣線協會出版的《崩世代: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該書在2011年出版,內容重點是台灣年輕人的經濟困局。《崩世代》一書似乎在台灣引起了一些討論。於是我就覺得出版一本香港版《崩世代》也應有意義。事實上,就算撇開香港令人難以樂觀的政治環境不談,單是看失業率,就可知道香港青年勞工近年過得並不容易。

先談表1顯示的失業率。一九九八年,香港受到東亞金融危機的衝擊,失業率(不經季節性調整;下同)由一九九七年的2.2%升至一九九八年的4.7%。二零零三年的SARS疫症只令情況雪上加霜,失業率一度飆升至7.9%。要到二零零七年,香港的失業率才跌回比一九九八年低的水平。但很快世界金融危機又令失業率於二零零九年回升至5.3%。及至二零一一年,香港的失業率才回落到4%以下,一直到二零一九年。而在這二十年間,無論整體的失業率是高還是低,年青人失業率都是明顯高於全港失業率。

螢幕截圖 2020-10-06 下午12.18.48

收入方面,從表2可見到,15至19歲的男女的入息中位數不但一直都遠低於全港(不包括外籍家庭傭工;下同)水平,而且這個年齡層在二零一八年的入息中位數比起二零零一年的數字更低。這現象很可能與近十多二十年香港的大專學位大增有關。隨著大量中學離校生進入各樣的大專院校,現時15至19歲、有就業收入的男女,當中必然包括了大量做兼職的大專生。至於20至29歲的男女,他們的收入當然不會像15至19歲的組群那麼低。二零零一年時,20至29歲的群組,無論男女,其每月入息中位數均為一萬元正。這金額為全港數值的90.1%。到二零一八年,20至29歲男女的每月入息中位數雖然分別升至$15,500和$15,000,但卻「跑輸大市」:男的數字為全港數字的86.11%;女的數字為83.33%。

螢幕截圖 2020-10-06 下午12.18.53

要解釋青年失業率偏高和工資增長低於平均值,實非易事。但社會起碼應該要知道這些青年勞工的經歷是怎樣的。

二零一三年左右,左翼21會內有人提出要培育出一些具左翼視野的寫作能手。於是當年左翼21就搞了一個青年工人訪談計劃。參與計劃的朋友在二零一三年至二零一四年期間訪問了十多位青年勞工。這些青年勞工中,沒有一個是經會考和高考升讀大學。而且他們在被訪時也不是從事主流社會認為的「好工」。這是刻意的安排。因為青年之間也顯然有階級差別。訪談計劃想集中記錄的,就是那些非「順風順水」的故事。而且不少香港市民都知道,在九十年代之前,進入工廠打工是不少學歷不高年輕人的主要工作經驗。但當香港過去三十年經歷了極快的去工業化,服務業成為了香港的經濟命脈後,學歷欠佳的年輕人又如在職場打滾?如不去嘗試探索他們的經驗,我們又如何提出適當的政策和對策以改善他們的處境、減少他們面對的壓迫?

本來我是希望能以這些訪問為基礎來出版香港版的《崩世代》。但整個出版計劃因為種種原因(我負的責任最大)而拖延到二零二零年才能完成。而這本書也無法如《崩世代》一書般,為香港青年人面對的各種經濟壓迫做一次完整的整理。但我仍然希望,訪問的內容和最後一章的總結對關心青年勞工的人會有點啟發。

這本書絕大多數的訪問都是在二零一四年佔領運動爆發前所做的。本書卻要到二零二零年始能出版。或者你覺得內容已不合時宜。不過,香港的政治環境在過去幾年無疑有急速變化,但經濟結構卻似乎沒有明顯轉變。

這本書也有部分訪問不是二零一三至二零一四年訪談計劃的一部分。零售業篇中Hinson的訪問,是二零一九年才做的。另外,這本書也刊載了一篇二零一六年原刊於左翼21刊物《左岸》的文章。該篇文章的主角是兩位年青而積極的工會理事。二零一七年,《中大學生報》曾刊出過一系列有關實習的文章。經《中大學生報》出版委員會同意後,本書亦刊出其中兩篇文章。

為了本書到二零二零年始出版,我必需要致歉。我當然要感謝各被訪者和訪問者。由當年的青年工人訪談計劃到今天這本書的完稿,我亦要向以下人士致謝:溫柏堅、劉家樂、何宇霆、李維怡、黃永志、梁淑美、謝馥盈、李劍明、江貴生、譚健宗、連福、王曉君。

以上名單應該是有遺漏的。讓我向被我遺忘的人致歉!
最後,感謝社會發展中心撥款支持是次出版計劃,亦感激獨立媒體(香港)承擔出版之責!

李峻嶸
二零二零年初夏

《青年「奴」工:廿一世紀初的香港故事》
編輯:李峻嶸
設計:周鈺婷
校對:何嘉茵
攝影:陳世浩
出版:左翼21
2020年9月初版1刷
國際書號:978-988-74997-0-1
定價:100元
Printed in Hong Kong
目錄:
編者序
零售業篇
零售業可長做嗎?阿安談零售業 (訪問、撰文:楊家賢)
在零售業內遇上十字路口的阿國 (訪問、撰文:楊家賢)
追求自主的Hinson (訪問、撰文:徐曉嵐)
建造業篇
從阿漢阿業看建造業的「學徒」制 (訪問、撰文:馮志強)
金仔:地盤雜工的怨言 (訪問、撰文:馮志強)
社福界篇
Ivan和A:社福界的理想與現實 (訪問、撰文:鄺翠儀)
酒店業及飲食業(和其他)篇
阿明和阿勤:走進酒店業(訪問、撰文:馮婉雯)
Sylvia:酒店業內的困局(訪問、撰文:馮婉雯)
P小姐:酒店內的廚房生涯(訪問、撰文:陳穎欣)
H先生:飲食業的長散工 (訪問、撰文:陳穎欣)
M小姐:在連鎖咖啡店當前線的大學畢業生(訪問、撰文:陳穎欣)
J先生:追尋工作意義 (訪問、撰文:陳穎欣)
Alex的步兵生涯(訪問、撰文:黎恒珠)
大專生實習篇
實習生與老闆的博弈—勞而不應求獲?(撰文:K)
Shit! This is internshit! (撰文:梁家豪)
年青人組工會:佔領運動後、反修例運動前(訪問、撰文:李峻嶸)
跋:紙上談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