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三色桶一直都是食環署負責的範圍,包括招標外判、監督外判商等。對於「廢物系統」處理可謂零想像。以「不管廢棄物是否有用,但最緊要清走」的官僚思維,當然搞唔掂三色桶的假回收問題。
今年的三色桶外判招標轉移到環保署主理,正當以為新人事新作風時候,卻又令人大跌眼鏡,合約依舊繼續將全港四區(港島離島,九龍,新界東和新界西)綑綁於一份標書,並再次由一路以來被揭發「假回收,真堆填」的碧瑤廢物處理及回收有限公司中標,甄選過程和標準極不透明,如同政府的內定回收商。
其實環保署早有前科,2017年時香港、九龍、新界三區的玻璃回收合約公開招標。當時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曾經講過,政府把全港服務範圍分為三大區去招標,是想避免市場被壟斷。為此,政府已在招標文件內訂明,在一般情況下,單一投標者不會獲得多於兩份合約。但東方新聞報導指,三區的玻璃回收合約原由碧瑤全數獨得,消息流出後政府才回應指考慮評審結果和標書的甄選準則後,認為將三張「玻璃管理合約」批予同一承辦商並不符公眾利益。碧瑤才最終只獲得香港和新界區的合約,九龍區則由中資背景的玻璃再生有限公司奪得。
當年玻璃回收合約也分三區招標,為何今年三色桶合約為何仍是多區合一?成功暪天過海讓同一個外判商獨攬接近四千九百萬的酬勞,壟斷就是壟斷,再詭辯也是詭辯。碧瑤與政府部門關係之密切,由向食環署提供廢物收集服務,到防治蟲鼠服務、市政大廈提供潔淨服務、抓斗車、壓縮車、勾斗車都見及碧瑤的身影可見一斑。涉獵地區包活觀塘、中西區、葵青區、油尖區、深水埗、南區、屯門、黃大仙、離島等等(詳見邵家臻議員在本年入信立法會文件);不僅如此,碧瑤亦承包康文署場地的清潔合約。保守估計政府已批出了超過4億元的合約予碧瑤,讓其成為廢物清潔處理界的「公帑獵人」
得知碧瑤最近為達成招標書中「公眾參與」一環,不停聯絡各區區議員和「不是垃站站」合作「社區活動」。Thanks but no thanks,要我們幫助一個霸權賺取credit,真是不了。
*順帶一題,曾投得三色桶收集合約繼而不斷被踢爆假回收的安記,今年同樣安然無恙地中了「紙料可回收物料回收服務」的招標合約。到底政府是否真有決心重建市民對三色桶回收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