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拯救塱原20週年回顧系列(四):保育運動仍要屢敗屢戰

拯救塱原20週年回顧系列(四):保育運動仍要屢敗屢戰

二十年前,九廣鐵路公司(九鐵,現為香港鐵路有限公司)得到行政會議同意,建議了上水至落馬洲支線(支線)的鐵路方案,而塱原濕地亦正式面臨被徹底摧毀的危機。在堆土機面前,香港觀鳥會、長春社、各保育團體以及公眾選擇的是抵抗。由抵抗到原定鐵路方案的環境影響評估(環評)報告成功被否決,拯救塱原運動持續了22個月。

九鐵就環評報告被否決提出上訴,但仍被否決。最終,九鐵建議改以鑽挖隧道,取代原先建議以高架橋方式興建在塱原的一段支線。鑽挖隧道部分由上水車站以北伸展至洲頭,全長四點三公里;而支線的其餘部分會繼續以高架鐵路連接至落馬洲新鐵路過境站。就更新的鐵路方案,九鐵提交了環境影響評估報告,並於2002年4月獲發環境許可證。

支線於2003年正式動工,並於2007年通車。今天,塱原仍舊是開闊平坦的淡水濕耕農地,是著名觀鳥熱點,更是國際鳥盟認可的重點鳥區。而今年七月,塱原被圍封作生態公園的前期工作。數年後,這將會成為由政府管理的塱原自然生態公園。如無意外,將來的塱原仍然能保留其農耕特色及生態價值。

但你能否想像,如果塱原保育運動沒有成功,今天的塱原會是甚麼模樣?支線將會繼續以高架橋的方式,由東至西貫穿塱原的中心;再加上原定由北向南插入塱原的西鐵第二期,塱原應該已被割裂成三塊。我們除了可以一起見證塱原生境被片斷化(habitat fragmentation)後的景況之外,還可以帶下一代參觀建於高架橋下的人工濕地,看看這些人工濕地如何「補償」因工程而摧毀的生態系統。也許隨著發展,塱原成不了甚麼重點鳥區,地主們對土地的發展亦有其他期望,放棄農耕用途,而且生態環境也每況愈下。以上情景並非全為憑空的想像,而是確實地在不同的開發項目中靜悄悄地上演著,例如新界東北新發展區、洪水橋新發展區等等。

的確,綜觀云云的保育運動,拯救塱原運動的勝利或許是一個不會再上演的「奇蹟」,但這段歷史卻值得我們牢牢記住。尤其在這悲觀的時代,它仿佛在提醒所有愛護環境的人,保育運動即使屢敗,但仍然要屢戰。如果二十年前沒有前人的抵抗,相信今天這一代人再不能見證塱原水田上,自然生態和人類生活共生共榮的光景;如果今天這一代人在堆土機前放棄抵抗,下一代人還可以留怎樣的環境給未來一代人?
--------------------------------------------------
【拯救塱原20週年回顧系列】傳送門
For CA
(一) 緣起
(二) 環團聯合行動
(三) 環境評估上訴委員會裁定九鐵敗訴(上)
(四) 環境評估上訴委員會裁定九鐵敗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