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媒特約報道)武漢肺炎剝奪了一班火炭駿洋邨準住戶如期上樓的夢想,政府反口將駿洋邨徵作檢疫中心,一次又一次拖延交還日子。半年多以來,公民黨沙田區議員麥梓健協助一班準住戶,要求政府盡快還邨。而在他身旁,你或許會看到這位女孩的身影,她就是最近成為駿洋社區主任的葉筠寧。擔任社區主任,因為駿洋邨是今年疫情下最受害的一群,正正體現政府對民間的壓榨,她希望幫居民取得最大福祉。
21歲的葉筠寧Bonnie,個子不高、身材瘦削,記者初次與她見面時,她臉上總是掛上腼腆笑容,讓人萌生一種想要去保護的感覺。雖然她年紀尚小,卻與同年紀青年有不同的抱負、理想。
就讀社會政策的她,起初對社會沒有很大關注,但因到社運基層組織實習後,開始接觸地區工作、為基層請願等。有一次,她要到劏房進行清潔,令她切身體現到社會不公「果次係我人生第一次入劏房,一入去好焗,唔夠兩分鐘我就出晒汗。抹嘢嘅水都係黑色,下面又有老鼠。真係好衝擊,一向都知道香港係貧富懸殊,但當你真係去過一次(劏房)就會覺得真係好唔公平。香港社會對弱勢社群真係好唔照顧,呢個社會好唔公平,我好想去做啲嘢。」
其後Bonnie到公民黨沙田區議員麥梓健的議辦實習,當時亦適逢反送中運動,為她「帶嚟好多對社會價值觀嘅衝擊」。Bonnie一直所認識的香港都是一個文明社會,有法治、自由,但「反送中」令她發現港府可以為求達到政治任務,「無所不用其極包庇警暴、製造白色恐怖、破壞原本嘅司法獨立,呢啲完全破壞咗我同好多香港人一直以嚟嘅幻想」。這令她意識到,「社會公義真係好重要,而爭取公義就要配合行動」。隨後,Bonnie選擇繼續留在麥梓健的辦事處工作,擔任議員助理。
去年當選沙田區議員的公民黨麥梓健,選區「穗禾」包括尚未入伙的駿洋邨
初接觸地區工作的她,親身明白到基層苦況,但為何是選擇投身政策範疇,而非從社會工作者的方面幫助基層呢?
Bonnie說這亦與後來在公民黨實習的經驗有關「我始終覺得由政策開始倡議、可以從最根本去改變,因為始終不斷援助他們是沒有辦法改變,其社會問題仍然存在。我相信從政策開始改變,影響力會大好多」。
駿洋抗爭之路一波三折 與街坊成長「關關難過關關過」
從議員助理走到社區主任,這條路並不易行。曾經,Bonnie與一班準住戶在火炭集會、近期又到房屋署排隊拿籌諮詢,問其何時還邨,實行迫爆房署作另類抗議,目的反映準住戶聲音,Bonnie相信愈多人知就能給予政府更大壓力,她說「經過上年大家都知唔發多啲聲,政府係唔會聽。」
今年2月,政府徵用駿洋邨作檢疫中心,準租戶及沙田居民曾遊行示威
政府部門資訊不流通,例如他們曾問房署及衛生防護中心有開還邨的問題,但他們根本不知道另一部門的計劃,作為地區工作者都只能被動等待政府宣布,無力感亦一度困擾她。另外在政策上,她直言「好多諗法想做,想帶來改變,但最後發現政府自己嘅諗法最重要。只要政府唔認同,講咩都無用。唯有諗自己有咩可以再做,好過就咁氣餒,因為只識氣餒係無用。」她續指駿洋邨的街坊也是「關關難過關關過」,慶幸自己能與他們同行。
苦等約半年,港府終在8月尾交還駿洋邨四至五座,惟一至三座準住戶仍在等待當中。房署透露,這批租戶最快明年1月底才可陸續入伙。
地區工作總算開始有轉機,是時候要為入伙做準備、支援。「做駿洋邨嘅工作同其他屋邨唔同。目前最主要係繼續爭取其餘三座入伙,完善社區設備配套、幫助轉校問題、交通咨詢、裝潢問題等。」
由昔日以議助的身份與準住戶爭取入伙到現在成為社區主任,事隔半年、Bonnie樂見一班準住戶愈來愈團結「四至五座即使入咗伙都願意幫一至三座一齊爭取入伙,有咩活動都預大家,呢個係幾開心嘅景象,大家關係加深,而我哋亦有一種鄰居關係。」
成長始於不斷學習
採訪當日,Bonnie站在駿洋物業服務辦事處門外擺街站時,也許仍有一絲害羞、會有一點不自在,但每當有街坊出現,她則會主動打招呼,滿腔熱誠的向街坊介紹地區資訊,這與平常的她顯得有點不同。
對Bonnie而言,從事地區工作的最大得著,就是認識到不同人、擴闊眼界並與街坊建立感情。另外對她來說,最困難是每天有好多知識要吸收、加上資歷淺,唯有邊做邊學。
政局動盪不惜投身政治工作 是危/機?
以往從事地區工作,可能有人會覺得可與政治分開。但從「反送中」到《港區國安法》實施,社會充斥矛盾、撕裂。投身社區工作其實與從政無異。而在現今政局下,立法會選舉要延期、而提名期時亦上演大規模DQ,有市民亦笑言「連公民黨都比人DQ」,令人為香港仍會否有選舉、民主派人士能否入閘打上一個問號。Bonnie直言「香港呢個時世從政好唔穩定,唯有盡做」,她慶幸年紀尚小,可以去嘗試,但「將來點大家都唔知,我享受做地區工作,希望把握現在、做得幾多得幾多。始終我想帶到最大社會公義比居民,而理想一定要配合行動」。在幫助居民為本的同時,希望都能向街坊講解社會公義。她亦說現在從政,都是想在僅有的政治空間,幫到居民取得最大福祉。
所以會否以區議員作為目標呢?Bonnie思索片刻指「有機會」。不過她都明白,會否有下一屆區選仍是未知數,並說「唔想做地區工作目標係為議席,我係想幫到幾多人得幾多。始終爭議席有包袱,而家我想服務居民為主」。對於已成為麥梓健的議助將近一年,將來會否考慮加入公民黨,Bonnie笑言暫未有這個想法,她同樣希望暫時沒有包袱下工作,但仍要努力向麥梓健學習。
父母會否憂慮她投身政治工作?Bonnie坦言家人是「藍絲」,但仍會尊重她的決定。也許政見不同,但每當Bonnie與父母分享工作上的開心事,父母眼見Bonnie樂在其中並有所成長,也是支持女兒做喜歡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