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鞋匠福嫂被強遷至後巷,補鞋工具及已完成修補的鞋子被消失,對工匠趕盡殺絶。食環署於9月25日晚上聲明回應「 沒有本署人員沒收或取去有關補鞋匠的補鞋工具或物品」,並建議福嫂「 報警求助 」。 署方回應只是 「語言藝術」,推卸責任,將工匠安置問題,講成 「 失竊 」 。
根鞋匠福嫂所述,一周前,署方職員半推半就下,要求她由裕民坊搬至康寧道後巷,後巷環境惡劣,充滿污水、蟑螂,其後她的補鞋工具及近百對完成修補的鞋子 ,被食環清潔工丟棄。
食環的講法迴避事實,充滿言語藝術,署方稱「 沒有本署人員沒收或取去有關補鞋匠的補鞋工具或物品 」是否包括署方外判的清潔工呢?將其補鞋工具或物品丟棄是否等於 「 沒收或取去 」呢?
福嫂已65歲,需要不時入院照顧患上長期病的丈夫,過去30年,她依賴雙手求生,為街坊修補破鞋,被譽為 「 斗零踭聖手 」。因為重建,她被迫離開工作30年的裕民坊,食環和市建局的疏忽,令她損失近百對完成修補的鞋子,無法交回鞋子給顧客,失去客人的信任 ,並失去補鞋的工具,怎樣維生呢?責任誰屬呢?
因為重建,福嫂被迫離裕民坊,市建局對工匠亳不理會,由繁忙的裕民坊,變成幽暗的後巷,工作環境變得惡劣,所謂以人為本,如何落實呢?
觀塘市中心重建於2007年正式開始,市中心有5位工匠,全部皆從事手工藝超過20年,而署方多年不發放工匠,當中有二人放棄經營,另有二人仍未取得工匠牌照,只有鞋匠福嫂取得牌照,但搬遷卻引發問題。署方和市建局多年不處理工匠,及至近日急需收回裕民坊(第五期重建局)業權,才強行迫遷,無理工匠對社區的價值。
我們要求署方和市建局︰
1. 向福嫂道歉,並賠償她的損失
2. 改善福嫂鞋檔所在的後巷,改善污水、衞生和照明問題
3. 向另外二位工匠(從事鐘表的佘生和駱生)提出適當的安置,並發放工匠牌照
食環署9月25日的回應如下:
本署一向會跟進具懷舊本土文化特色的無牌街頭工匠(包括補鞋匠)的發牌事宜。在獲得區議會支持及其他部門批准後,會考慮在原址或其他適合闢設固定攤位的地點發牌,讓已登記的工匠申請固定攤位(工匠)小販牌照,以便他們在獲簽發牌照後,可在適合地點合法地繼續經營。根據記錄,康寧道後巷為該補鞋匠向本署提出申請固定攤位(工匠)小販牌照的地點,本署其後按程序就該地點諮詢相關部門及區議會的意見,在沒有反對的情況下,本署於今年一月簽發相關牌照給有關補鞋匠在上述地點繼續經營。
按一般程序,無牌街頭工匠獲發牌後須自行遷往新地點營業。據本署了解,該補鞋匠獲發牌後於本年初已自行遷往新地點繼續經營,本署並不會參與任何搬遷事宜。
本署今日得悉有關補鞋匠的報道後,已即時了解及調查事件,初步調查所得,並沒有本署人員沒收或取去有關補鞋匠的補鞋工具或物品。
本署人員亦已聯絡有關補鞋匠了解事件,並已建議她就失竊事宜報警求助。
完
食物環境衞生署
新聞及教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