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媒特約報導)15歲少女陣彥霖浮屍被發現一週年,有市民晚上到其生前就讀的調景嶺知專設計學院悼念。警方今日宣布,將修改《警察通例》中傳媒代表的定義,香港記者協會和香港攝影記者協會會員不被「認同」。攝記協主席陳奕釗晚上到知專外採訪,表示攝記協在事前未知悉警方的修訂。他促請當局應一視同仁,又認為自由身記者受到很大的影響,「一嚟未必即時獲發證件,又可能今日代表(公司),聽日代表B(公司)。」
指網媒、學媒能和主流媒體互補不足
陳奕釗表示,今日曾和公共關係科總警司郭嘉詮通電話,提出邀請對方到現場檢視情況。他重申,網媒和學生媒體可以彌補傳統媒體的不足,如在去年西灣河衝突現場,丘品新聞拍下警察對學生開槍的畫面,「佢哋生存係影響到傳統媒體,令我哋都要與時並進。」
警方在上月10日拘捕壹傳媒創辦人黎智英,高調搜查位於將軍澳工業邨的總部。警方當日曾篩選到場的傳媒作採訪,多間媒體未能到總部大樓正門外採訪。陳奕釗表示,自己當日在採訪時,完全看不到壹傳媒大樓的正門,再次重申警方應對所有媒體一視同仁,讓記者會能不受阻礙下採訪,「唔存在有甚麼獨家圖片、畫面。」
現時《警察通例》 第39章中,「傳媒代表」的定義包括持有下列證件的記者、攝影師及電視台工作人員,即報館、通訊社、電視台及電台所發出的身分證明文件、香港記者協會會員證;或香港攝影記者協會會員證。
在修改後,記協和攝記協則遭到DQ,警方只「接受」,已登記政府新聞處新聞發布系統的傳媒機構,或國際認可及知名的非本地新聞通訊社、報章、電台和電視廣播機構。
攝記協主席:會員證如行動呼號卡
陳奕釗指出,攝記協發出的會員證在去年反送中運動現場有一定作用,指不少記者遭到現場人士起底和攻擊,遂掛上工會的記者證避免類似情況,「想透過張證保護行家。」他認為,攝記協記者證等同警方的行動呼號卡,強調工會把關嚴格,不會對學生記者發出攝記協的會員證。
警方曾多次稱,衝突現場常常有「假記者」。陳奕釗認為,如有相關情況,警方可以在現場即時作截查甚或拘捕,但至今卻看不到有對方口中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