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公屋議會的可能——民主和民生的並存

公屋議會的可能——民主和民生的並存

在我們的社會,或許是宗教自由,又或許是語言者的貧乏,開始說「感恩」。

感恩就成了我們欣賞小確幸的「正常禮貌」,忘記了世界存在了另一真理「凡事都沒有必然」!
「全民檢測」,以至明日大嶼都要感恩。

我們能否只當自己是「民」,享受「民」,樂於做「感恩的民」。

全世界都有「民」的概念,卻把自己永遠視為主。

甚至是「平民」也在公屋大小餐室,指點江山,談風用兵,連口罩也好像被融化。

可能這些「食客」,連一些基本知識基礎欠佳,不過我們特首也不知紙巾、八達通「事務」。究竟民間智慧怎理解「三權分立」?

公屋、居屋、私樓三權,就可能是香港人的等級劃分,比元朝中國己算文明。

公屋由來己久,有多重意義。亦把香港城市規劃有了更明確方向。姑勿論天水圍在香港民生發展怎創新一頁,公屋內的人可以是一個撐起基層力量,又和其他「等級」而立的思維模式。

如果有閱讀香港發展書藉,或許也聽過《四分之三香港》一書,作者像俠客遊走香港山野,沒有人要求「人人有書讀」、人人有功練的民族情懷,而是未經發展,又有每個「持份者「的共識。

如果有人遊走香港公屋,或許會發現香港新公屋己欠缺典雅和可逛程度,從前的公屋很多休憩空間和居民的參與。如果的士是經濟的寒暑表,公屋就是公民社會的指標!

公屋的發展,在今天疫情橫行下,多了一重實際意義。政府處理慈雲山和水泉澳邨的差異和不公,反映了不只人和人的分歧,政府部門、地區不協調己成了一個重要議題。

公屋議會,不是功能組別的層次,而是權貴怎處理不同板塊的協調技巧!
民主,絕不是要感恩,而是要和民生去並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