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特約報導)明天(14日)為政府推行普及社區檢測計劃(全民檢測)的最後一日,至今有逾166萬人完成採樣。有區議員稱,得悉不少僱員被公司以威迫、利誘的方式參與檢測,包括小學教師和公務員;部份人不抵壓力就範,亦有試用期的員工疑因未有檢測而被解僱。荃灣區議員、新民主同盟譚凱邦指,僱主通常會以通告等形式要求員工檢驗,並以口頭重覆提醒,包括「好多人都去咗啦,你去咗未?」、「你唔去驗,咁唯有安排你返少啲工」。
23宗投訴涉多個行業 僱主反覆提醒向員工施壓
新民主同盟今日(13日)召開記者會,指過往數星期設「舉報僱主強逼檢測熱線」,共收集23宗個案,牽涉多個行業,包括教育界、運輸界、公務員、護老院、保安及囚友等。其中10宗為被僱主要求全民檢測,另外有5宗為指定群組檢測,即驗疫群組的相關群組,但不屬高危群組。3宗涉及中資公司,包括新大嶼山巴士有限公司及中石化有限公司。
荃灣區議員譚凱邦引述一名小學教師指,在教育局去信學校籲老師參與全民檢測的翌日,校長即要求教師登記全民檢測,稱「好多人都去咗啦,你去咗未?」此外,有紀律部隊的文職員工被部門經理要求登記檢測,亦有炒散員工被上司威迫指:「你唔去驗,咁唯有安排你返少啲工」。一名貿易公司的試用期員工稱,其公司屬指定檢測群組,自己是全公司唯一不進行檢測的人,工作表現一直正常,但數日前收到通知指他無法通過試用期,並被解僱。
譚凱邦指,僱主通常會以通告或電郵形式作出要求,再配以口頭或Whatsapp的重覆提醒,令僱員承受相當大的壓力,有的僱員更無奈就範進行檢測。他稱,接到投訴後曾致電有關公司作查詢,但對方均否認曾要求員工檢測:「佢哋好多都唔係白紙黑字迫,係用口頭方式」。
在囚人士議價能力低 被迫接受檢驗
另外,有在囚人士家長反映其子女被迫接受深喉唾液測試,指懲教人員以言語威迫,包括「快啲吐啦,仲唔吐!」最後該在囚人士為免被單獨囚禁,選擇就範。譚凱邦形容他們情況無助,且沒機會發聲,批評懲教署應只針對曾有感染個案的監獄進行檢測,「曾有感染個案嘅監獄要強制檢測可接受,但無爆發嘅監獄迫佢地驗就唔公平!」他無奈指在囚人士的議價能力低,但他們亦有人權。
斥建制團體散播謠言 誤導大眾「驗咗可以返大陸」
譚續指,有建制派地區團體以社交媒體宣傳「驗咗可以返大陸探親及旅遊、可以拎口罩」,並以逐個致電方式宣傳游說,猶如選舉工程。他批評這些團體散播錯誤訊息,實際上全民檢測的陰性結果並不能作為進入內地探親及旅遊的依據,檢測報告必須在政府指定的化驗所發出,到內地後亦須隔離。
批政府推旅遊氣泡 籍機扣連健康碼
商務及經濟局局長邱騰華日前表示,政府正與11個國家和地區商討實施旅遊氣泡,包括澳洲及新西蘭。惟早前澳洲外交部否認邱的說法,指目前只與新西蘭商討旅遊氣泡,並未與港府商討計劃。西貢區議員范國威批評,此計劃難以執行,政府亦未有與其他國家商討,「十劃都未有一撇」。他指,香港第二波的疫情爆發部分源自回流港人,若檢疫不慎,有來自旅遊氣泡回港的人士感染病毒,後果難以預計。
范國威亦質疑,政府籍推旅遊氣泡與健康碼扣連,指即使推行旅遊氣泡,不須用健康碼也可達至雙邊認可檢測結果,只要雙方的出入境部門認可指定的檢測報告,要求乘客在海關提供或事前電子提供,已能達到目的,無須健康碼長時間紀錄港人的健康及出入境狀況,防止監控。
劉志雄斥政府「用1億搵1宗個案」反不理被扣押港人
荃灣區議員劉志雄則不滿政府勞師動眾,花費逾29億推行檢測,但只找到20宗確診個案,「即係用1億搵1宗個案」。他對政府動員浪費資源表示感慨,又斥政府沒有關心現時仍被扣押在內地達21天的12名青年,「佢哋生死如何、身體狀況如何、有無法律資援?政府有無關心佢哋需要?」他指政府投放在兩者的資源相差甚遠,要求特首林鄭月娥動用資源支援12人回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