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悉丈夫過身的那刻,雪梅(化名)一下子失去了方向。日後要怎麼生活?兩個子女還年幼得很,一個4歲,另一個只有2歲,剛牙牙學語。只剩下自己一個,要怎樣養大他們?自己呢?當年的雪梅只有二十多歲,丈夫亦正值壯年,兩人結婚不過六年,她還在期盼往後相濡以沫的數十年。丈夫因工受傷後驗出絕症,東奔西跑也尋不着良方,卒然而逝,雪梅的生活頃刻變得灰白,無聲。
常人遇到這情況,也說不準要花多少時間才能走出陰霾,而雪梅還面對着制度性的困境:她與丈夫本是同鄉,丈夫在香港已定居,但她初來香港,陌生城巿裡舉目無親,丈夫在港的親戚也沒伸出援手。那年頭,雪梅連地鐵都不懂得乘坐。面對喪夫之痛,帶着兩個小孩,問題一層壓一層,就像巨石一樣,把她壓得透不過氣來。
雪梅有想過一死了之。
睡夢中,她見到丈夫。他叫雪梅下去陪伴,淚眼婆娑的雪梅何嘗不想?但是,一對子女誰來照顧呢?後來,她竟然連具體方案也想過:「不如我買份人壽保險,自己走左去之後,都有百幾萬留返俾兩個仔女。」可是,轉念一想,錢花光了又可以怎辦呢?可以想像到,她是何等的徬徨無助。
媽媽組遺屬互相扶持
幸好,在朋友介紹之下,雪梅來到工業傷亡權會求助,那時協助她的是梁姑娘。由生活需要到心理健康,梁姑娘的關顧無微不至:協助她辦理各樣程序、向慈善團體申請捐款應急,在制度以外,還帶她參與媽媽組活動,讓她認識到一班過來人,互相安慰,讓她的心頓時安穩不少。
那是2000年,初次結緣,一結就是二十年的情份。即使現在雪梅有了工作,但她還是會抽空探望梁姑娘和其他媽媽,她說,回來參加「媽媽組」的活動,就像回到娘家一樣親切。
在職業意外遺屬互助小組媽媽組裡,經歷了喪夫之痛的遺屬們聚首,一起包糉、造月餅,過年過節也不用孤單度過。三個女人一個堆,媽媽們幹活用雙手,嘴巴也不閑着,或是嬉笑或是訴說心事。勞動過後,結識到同路人成為朋友,還有美味的食物可以享用,有多的送給親朋好友……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逐漸燃點起希望之光。到現在,媽媽組漸具規模,工傷權益會期望能夠進一步發揮這個互助小組的作用,讓媽媽可以透過製作食品賺取收入自力更生、機構本身也可以有更自主的資源服務工友。
雪梅憶述,媽媽組除了組織適合遺屬的活動,還會安排畫畫班等讓子女們參與。已故總幹事陳錦康跟他的太太也曾親自授課,上年,得悉陳生去世,雪梅的子女也十分不捨,忍不住傷心落淚。
當年,這份情誼讓雪梅在逆境中站起來,面對重重困難都悉數克服,逐步重建生活。
半工半讀 成為物理治療助理
兒子五年班的時候,有一日,雪梅收到通知,學校要見家長。原來,兒子在學校被同學欺負,同學取笑他沒有爸爸。兒子問雪梅,我們家是以甚麼維生,是不是拿綜援?雪梅的心被挖開了一個洞。
那時,她也並非只領取綜援,在空餘時間,她也有到學校做義工,午飯時幫手派飯,幫補家計。兒子被欺負的事,令她不想一家人被看低,她決定不再領取綜援。當時社會福利署的職員見她獨自照顧一對年幼的子女,也替她擔心,勸她繼續領取,但她拒絕,堅持要用自己雙手養活一家。社署職員只好為她留下後備方案,說會給她三個月寬限:「如果呢段時間內搞唔掂,你就返嚟搵我啦。」
雪梅第一份工作是保安,日做十個鐘,月薪僅八千元。三十多歲的她不甘停滯於此,後來,她一邊工作一邊進修,日間做保安,夜晚讀再培訓課程。早晨六點起床,八點上班,到了傍晚六點下班,七點就要趕到課室上課,直至晚上九點半才下課,回到家都已經十點有多,猶如三項鐵人賽一般,直踩十四個鐘方告一段落。她趕緊梳洗休息,才有精力迎接翌日的挑戰。幸好,丈夫的媽媽願意幫她照顧兒子,雪梅才能騰出時間來。
助人之心 受媽媽組啟發
要維持生活都已經夠艱難了,連社署職員也為她擔心,為甚麼雪梅會選擇更為艱難的路,一邊工作一邊讀書呢?
雪梅提到一件小事:丈夫過身那年,梁姑娘陪着她四出處理事務。梁姑娘陪她乾等了四個小時,她想體貼一點,買來一罐可樂請梁姑娘喝。不料,梁姑娘拒絕接收這份微不足道的小禮物。雪梅被這種不求回報的助人精神所感動,她從梁姑娘身上學到,凡事都不要計較得失。而參與媽媽組的過程中,她看到工傷權益會的協助如何令人走出陰霾,也啟發她將這份精神傳揚開去。
於是,她便想到老人院去做義工。但是,原來老人院的義工不是說做就可以做,要到社署申請,當年領取綜緩被看低的陰影,令她對社署卻步,老人院的姑娘便建議她報讀課程,學習相關照顧技巧,學成之後來老人院工作。她聽取了姑娘的建議,找了再培訓局開辦的課程報讀:物理治療、護理、英文、電腦……
對於一個生於七十年代、在鄉下長大的姑娘來說,這些都是陌生的東西,但雪梅憑着堅忍的意志,一步一步學習新知識。
到老人院見工時,面試者為難她:「你都無經驗,憑咩要我請你呢?」此時,雪梅已經由那個徬徨的受助者蛻變成有主見的時代女性,她自信地回答道:「雖然我冇工作經驗,但係我喺鄉下有耕田,好捱得咖,兩個仔女都係我自己湊大嘅。」照顧老人家需要力氣,一聽到雪梅捱得又有力,面試者面露笑容,決定聘請雪梅。這份物理治療助理的工作,她一做就做了七年。
過好生活 行出自立的路
到了今時今日,兩個兒子都讀完了大學,投身社會工作,讓她好生安慰。即使現在有了全職工作,一星期只有一日休息,她還是會在假日抽空來工傷權益會探望梁姑娘,參與媽媽組的活動,向新近經歷傷痛的媽媽分享自己的經驗:「我成日鼓勵啲媽媽,事情過左去啦,我地做人要向前望。」話怎麼說,都不是重點了,有雪梅這個人辦放在眼前,看到她活出自強的人生路,對媽媽而言,已經是一支強心針。
雪梅喜歡行山,八仙嶺、飛鵝山都有她的足跡。「健康囉,又可以開闊眼界,好開心咖,好過匿埋喺屋企亂諗野啊嘛。」放假的時候,她也會相約媽媽們和梁姑娘一起去行山,飲茶,聊聊子女經。
結下了的緣份,二十年過去了,也沒變改,那種關顧、互動的精神,隨着雪梅越來越穩重的腳步,傳承下去。電話訪問結束不久,雪梅再次傳來訊息:「我想講多句,工傷權益會令我重新企返起身,同埋幫到好多有需要嘅人,大家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