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進這個位於大嶼山水口的泥灘,遼闊的泥灘予人開懷的感覺。正值大潮退,只要你站著不動,地上的招潮蟹就紛紛從泥灘的小洞裡走出來找吃,場面墟冚。轉個面,遠遠看見一片紅樹林,一隻隻白鷺站在紅樹上。
「嘩,很多啊!」友人如此說。
鷺鳥都不動的,而且有些是有顏色。好了,定一定神再看,原來不是鷺鳥,而是垃圾(誤)。
原來紅樹上掛着的是形形式式的膠袋和食物包裝袋... 相信是潮漲時膠袋垃圾隨水漂流至水口這個内灣,然後潮退時不經意就擱在紅樹上!
海洋垃圾是香港以至全球性的垃圾問題,每年有數億噸的垃圾有意無意地走進海洋裡去。海洋生物不知就裡,以為是食物就吃進肚裡。因此,有海龜和鯨魚誤吃膠袋(以為是水母)或其他塑膠垃圾(1)(2)(3);海鳥如信天翁,因塑膠物料被浮游生物分解後,氣味像牠們愛吃的食物,又誤吃了(4)... 還有很多其他動物,牠們把垃圾吃掉後,研究指牠們會因飢餓而死亡,這是因為牠們吃下的是沒營養的垃圾,但以為自己吃飽了就不進食;當每天都重覆發生,久而久之就餓死了(5)。
沒有跑進動物肚子裡的海洋垃圾並不會無端消失,隨水漂流,又回到岸上。就像水口泥灘和很多海灘一樣,堆積起來。水口泥灘的紅樹,或者對我們來說沒有什麼直接用途,但那一天,正在為紅樹被膠袋蒙頭而嘆息的時候,遠遠突然走來了一群水牛。天氣炎熱,牠們有些坐在滿佈垃圾的紅樹下的小流水裡消暑;有些在泥灘踱步;有些悠悠然的,走進紅樹林裡去。這個地方,是牠們及很多泥灘生物的家。然而,你是不會知道水牛會不會把膠袋吃了,危害了牠們。你也不會知道,膠袋會否阻礙了紅樹進行光合作用的效能。膠袋擱在紅樹上,絕對影響當地生態。
「減廢」並不是口號,我們需要的是思考及行動:思考如何可以減少垃圾的產生,垃圾要如何妥善處理?是否把垃圾掉進垃圾桶就可以了?海邊的垃圾桶會否被大風吹反而垃圾被吹到大海裡去?行動是改變舊有習慣,把自己在郊野產生的垃圾帶回家才棄掉;回收分類不用說吧,坐言起行自備餐盒買外賣啦。
保育經理Kami字
------------------------------------------------
(1) WWF HK, 綠海龜屍體西貢擱淺 海洋垃圾塞滿腸臟
(2) 島人海洋文化工作室(Islander Divers), 拉出塑膠便便的龜龜
(3) National Geographic, This young whale died with 88 pounds of plastic in its stomach, The animal in the Philippines likely starved because its stomach was full of plastic, not food
(4) BBC NEWS 中文, 科研人員揭開海鳥吃塑料垃圾的謎底
(5) 國家地理, 海洋動物為什麼吃塑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