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一去不返的DNA】全民檢測的私隱隱憂

【一去不返的DNA】全民檢測的私隱隱憂

1. 林鄭宣佈全民檢測計劃,採集鼻腔和咽喉合併拭子樣本,每日分批將送到檢測機構化驗。政府言之鑿鑿指收集的樣本僅作檢測病毒,但檢測由中資公司親手控制,運作無從市民監察,林鄭更以方便通關為藉口,醞釀以貌似深圳河以北「健康碼」的「港康碼」識別肺炎患者。不論檢測或健康碼,私隱保障頓成極大擔憂。

2. 檢測免費,但奉上的DNA卻是無價。林鄭話齋,不會有人對一樽樽樣本打主意,但只要拿著樣本得出的數據,科學上已可辨識一個人的身體狀況、特徵、甚至籍貫等。DNA看來只是一串密碼,但解讀後,別人就能直接或間接地確定你個人的身分。DNA如指摸,獨特又不能變更。曾經有私人公司設立指紋識別打卡機備受爭議,就算沒有記錄整個指紋圖案,但只要收集可辨識身份的部份或數字代碼,也應嚴謹處理。

3. 以檢測為名收集DNA,使用這些DNA資料都不應偏離原意。例如你填寫電話地址開戶口,若銀行沒得你同意就把資料作宣傳推廣,恐怕你滿肚也是氣。不過「檢測」只是籠統字眼,收集了DNA後,用作統計、調查等全都可勉強說成「檢測」的一部分。政府釐清收集DNA用途的界線,似有實無。

4. 當DNA樣本落在檢測機構,數據存放亦成一大迷團。一大堆樣本會否電子化紀錄?如是,會儲存在哪個伺服器、伺服器又座落哪裏?早前被報章踢爆,有化驗所背景極紅,其醫療化驗經驗與香港亦不接軌。政府稱不會把資料傳送到境外,無人知曉資料會否在過程中「被送中」或流出。隔山買牛,市民無法保障資料儲存的安全,更遑論檢測機構背景成疑,難以令人信服。

5. 保障資料原則下,資料保存時間不應超過為達到目的所需的時間。若政府有千萬個原因未完成檢測,資料只會一直被保存下來。篩查病毒後,樣本及數據會如何處置,市民理不到,也管不到。

6. 即使政府揚言,港康碼不會追蹤生活(變相監視一舉一動),條碼仍存載出入境需申報的資料,包括姓名、出生日期、證件號碼、聯絡電話,檢測結果等,整套個人資料以QR Code就一併能存取,在過境廣東及澳門時更要轉換到「粵康碼」或「澳康碼」,如何確保網絡及傳送安全,全都是問號。

醫護勞碌為港人把關,政府卻歸功中央出手協助。疫情肆虐之際,港人守望相助、民間自保,政府就處處盤算如何與北面接軌,將抗疫問題「政治化」的,正正就是特區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