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避談這灼手話題。不過見大家都勇於表達自己意見,自己也不能太怕死。
我是支持民主派全體留任的。不過,如果他們選擇拒絕任命,我不會批評;畢竟這只是策略判斷的差異,難言絕對的是和非。
拒絕委任是要引爆國際關注及社會抗爭。辦得到當然好,但如果不能在兩三個月內速戰速決,政府就會盡用這「黃金一年」通用大量惡法(包括更改往後選舉規則)。建制派還會在每次通過法例時補一句:係你哋唔入嚟傾咋。
以合法性來批評民主派接受委任,似乎過來潔僻。返入去議會是打仗,這是策略,無理由就此拋抵武器。坦白說,這場抗爭之中,再爭議的手段都有不少人做過⋯⋯我實在想不到甚麼理由,要去道德批判民主派議員重返議會。如果他們在議會中表現不力,才罵吧。
拒絕委任能否引發國際重點關注,我也有點保留。或準確點說,現在不是恰當時機。大家有否留意到,雖然多個國家強烈批評特區政府延遲選舉,但中共公佈過渡議會人選時(沒DQ任何民主派議員),並沒有多少回應?因為大家都看到,這安排沒有進一步削弱民主派的議會力量。如果大家在這個時候總辭(正確來說是拒絕委任),未能針對惡法的關鍵點,引發的迴響恐怕不似預期。
有指中共這一手是要分化民主派。這論點我不太相信,嚴格來說,民主派多年來未試過不分裂,各派別在不同情景下離離合合,已是家常(像極了愛情?)。這次即使分裂了,日後一樣會因應其他原因重新凝聚。中共大概不會為了短期分化效果,放棄DQ打壓的機會。我傾向相信,中共是真的對國際制裁投鼠忌器,擔心這一刻DQ議員,會引致新一波國際行動。
這些說話對支持拒任的人來說,當然未必認同。也沒所謂,社會就是多元,我個人也沒甚麼包袱。也有意見是要用民調、民意來做決定,能辦到當然最好,但技術上難免有限制。現時環境下未必有條件搞一次類似初選形式的民意授權,弄不好的話爭議只會持續。
香港民意研究所表示這幾日會進行民調,這是好事,能將分不同意見較具體呈現出來。這雖然不是能夠決定一切的指標,但也肯定是重要參考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