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先聲明,貿易議題不是我的專長。以下是我從美國普查局拿來的數據所作的一點觀察,以數論數,思考一下美國的入口關稅會否繼續,有錯漏請指正。簡單來說,我看到以下數點:
- 美國從中國入口的貨物價值在2018和2019年之間有明顯下跌,不過要注意2018年本身的數字十分高,現在大約是回到2013年即是奧巴馬年代的水平。
- 不過,不同入口類別之間差別很大,有些類別例如電腦週邊出現插水式的下跌,但也有些類別例如古董則不跌升反。
- 對於大幅下跌的類別,我發現同一時間美國從越南和台灣進口這些產品的金額大幅上升。
- 美國對中國的入口關稅會否繼續,視乎當局是否相信該等貨源已找到或無法找到中國以外的供應。
好,我們開始討論。
以下是美國從中國入口的貨物價值,藍色是奧巴馬年代,橙紅色是侵年代。可以見到,其實侵執政頭一兩年都繼續升,到2019年關稅大規模生效之後才開始跌。就2018和2019年來說,入口總額從5,397億下跌至4,522億,跌幅為874億(美元,下同),或16%。不過,2018年的數字本身是歷史高位,現在總體不過是跌回奧巴馬時代水平(當然,計及通脹的話,不跌也是跌了)。
至於今年頭三個月估計因為疫情跌到阿媽都唔認得,不過後來又回到奧巴馬時代水平。
當然,整體數字有時好呃人,要再看不同類別。一看之下,發現類別之間差別十分之大,有些跌幅驚人,有些不跌反升。以入口價值變幅排序,跌得最多的是電腦週邊(例如滑鼠或者鍵盤),從325億下跌到187億,不見了138億,跌幅達42%,十分嚇人。通信器材方面,也從339億下跌到244億,不見了94億,跌幅近28%。
在數據的另一端,有些類別卻不受影響,藝術品、古董,和郵票,升了2億,或12%。讓我最奇怪的是煮食器材,升了4億,或6%,不知道是不是數據反應滯後所致。
美國從中國入口貨物2018至2019年十大跌幅類別
美國減少從中國入口,那麼相關的需求現在如何滿足?再看越南和台灣的數據,我得到了一些啟示。
美國從中國入口的手提電話及其他家居用品下跌了73億;與此同時,美國從越南入口同類產品上升了61億。這一來一回,似乎印證了坊間聲稱大批工廠從中國大陸遷到越南的說法。
再看台灣,美國從台灣入口電腦和電腦週邊分別增加了27億和28億,而這兩個類別剛好正是中國大陸方面跌幅較大的類別。
中美貿易戰下,中國大陸的鄰近地區似乎得到不少好處。台灣對美國出口年增長是19%,越南有36%,柬埔寨更有41%。
美國從越南入口貨物2018至2019年十大升幅類別
美國從台灣入口貨物2018至2019年十大升幅類別
從上面的數據來看,侵對中國施加的入口關稅在某些行業似乎是有明顯影響的。隨美國大選來臨,關稅應否繼續也成為辯論題目。在說下去之前,我們得先講清楚關稅是甚麼來的:關稅的徵收對象不是中國的出口商,而是美國的入口商。至於最後誰人負擔,要麼最後轉到美國的消費者身上,要麼就是美國的入口商向中國的出口商壓價;當中的變數,在於這些產品有多大可能改在其他地方進口,又或改在美國生產,使得中國的出口商不得不減價來維持競爭力。
從上述數據來看,好像是電腦週邊這類貨品,把工廠從中國搬走應該不會太過困難,這些貨物本身的價格又不貴,消費者對價格改變也相對敏感,於是美國的入口商就有較大的迴轉空間,中國受的打擊就會很大。
但例如藝術品、古董,和郵票,要買中國貨的很難可以在中國以外找到替代品,買貨的也是為求心頭好,便較難受到影響。
最麻煩的情況,是如果有些貨品美國本身是有必要,又無法在中國以外找到替代貨源,那麼關稅就會變成美國政府傷害美國百姓,是一個自損三千卻對敵無礙的無謂政策。就數據來看,我懷疑農業機械就是一例。這些貨品在美國的需求很大,但從中國的入口額在貿易戰下仍然上升。
接下來,無論誰人當選總統,都要作出一個重要的判斷:持續關稅對美國是否利多於弊。如果相信剩下來的貨品早晚都會找到中國以外的貨源,則關稅可以繼續(甚至可以用來支援開發美國本土的貨源);但如果貨源轉移已經七七八八,剩下來的貨品都不會找到中國以外的貨源,則關稅應該取消,免除美國消費者在疫情下的負擔。
這條問題,我沒有答案,恐怕要美國本土的專家才能回答。有些貨源要變可能不是真的那麼困難,例如原來茶葉進口就下跌了,可能美國人覺得不飲中國茶改飲其他茶也可以;但有些產品的生產工序可能都在中國境內有優勢,一時三刻實在無法搬走;也可能有一些產品關係到國家安全,寧願貴一點也要堅持自己生產(畢竟中國自己也是這樣)。我懷疑正常的政府應該不會選擇一刀切處理,有些會繼續徵稅,有些研究過後發現搞不定則會取消吧。
最後,以上只談到中國出口美國的情況,沒有談到美國出口中國的情況,那些大豆粟米到底弄成如何,這個有機會再寫。這兒也沒有談到中國失去美國市場後,有沒有找到其他市場來替代,這個數據我猜恐怕會有點難找。
最後最後,當香港製造變成中國製造後,香港有哪些行業會受打擊?查看美國從香港進口貨物的數據,除了美國出口後再入口的類別外,頭三位都是珠寶玉石,提議記者朋友可以訪問相關行業。再往下數則是電訊和家居產品,玩具成衣,還有電力裝置等。當中多少是真香港製造,多少是後期製作的香港製造,則不得而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