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眼角膜捐贈真偉大 病人重見美麗世界

眼角膜捐贈真偉大 病人重見美麗世界

除了心、肝、肺和腎等器官外,眼角膜亦是靠遺體捐贈的組織之一。由於以上器官衰竭直接影響病人的生死,所以令人留下較為深刻的印象,然而眼角膜可令失明人士恢復視力去重建生活,重要性亦不遑多讓。今集主題是眼角膜移植,希望讓聽眾認識更多有關眼角膜移植的故事。

香港中文大學眼科及視覺科學學系名譽教授、威爾斯醫院眼科部門主管、資深角膜移植手術醫生楊樂旼教授講述,他行醫四分一世紀,已為一萬名病人進行眼角膜移植手術,能夠讓病者帶來重見光明是他從醫最大的滿足。他指出決意留在公營醫院目的就是希望幫助更多有需要的病人。

眼角膜移植病人Teru十多歲因視力出現重影,診斷為錐形角膜,視力下降只剩一成。翌年右眼做了全層眼角膜移植,三年後左眼亦做了全層眼角膜移植,曾經患有青光眼併發症的他,手術後終於恢復視力,生活亦回復正常。

手術前Teru視力模糊,影響了讀書,嚴重時晚上出街更是看不見。當他失明時,感到世界只剩下自己一個,朋友家人亦難以長期幫忙;社會上的支援極為不足,只剩下一成視力亦無法申請傷殘津貼。楊教授就建議病友可到盲人輔導會尋求協助。

談到眼角膜移植手術,楊教授比喻過程像在氣球上開一個小孔,要非常精準快速去完成。教授指出手術主要透過局部麻醉進行,小朋友則需要全身麻醉,而香港最常見需要移植眼角膜是角膜水腫及有不規則疤痕的角膜。由於眼角膜沒有血管,捐贈者無需在腦幹死亡期間摘取,只需在捐贈者身故一天內取得便可供移植。

香港早在1961年已經進行首宗眼角膜移植,當時主要靠入口眼角膜,斯里蘭卡人以捐眼角膜視為留世作輪迴。2005年成功進行內層角膜移植,2013年更有限度接受癌症病人捐眼角膜。同年,香港眼庫取得國際認證,目的讓更多病人重見光明。目前更有眼角膜細胞培植研究,希望讓手術變得更簡單及讓多失明人重建人生。楊教授及Teru於節目中齊呼籲市民支持器官及組織捐贈,讓更多有需要人士受惠。

香港電台「社區參與廣播服務」節目《移植「辛」突破》由不同器官移植受贈者組成的香港移植運動協會製作,把有關器官移植的資訊一一向觀眾講解;節目亦會談及移植大數據、國際希望故事、移植錦囊等,當中亦會邀請醫生、護士和病人接受訪問。節目逢星期一晚上9時至10時在港台普通話台(AM 621/FM 100.9跑馬地、銅鑼灣、灣仔、屯門北/FM 103.3將軍澳、天水圍)播出,節目重溫請瀏覽cibs.rthk.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