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第三波疫情來襲,數據證明病毒變得更具傳播力,每逄有確診患者足跡的地方,都可能留下病毒。當有新確診患者出現時,政府部門都有責任向市民公佈確診者行蹤資訊,公開確診者居住地點、工作地點、光顧過邊間餐廳等等,等其他人提防,盡量減低社區傳播的風險。
掌握及公開確診者行蹤資訊,其實是流行病學調查的一種,而且早在一百年前已經有,講少少舊事畀大家知:
1854年嘅倫敦,霍亂就喺短短十日之內奪取咗超過500人嘅性命,當時醫學無現時咁昌明,啲人對病毒傳染一知半解,有人認為霍亂係經「空氣傳播」(當時頗流行「瘴氣理論」),謠言令整個倫敦人心惶惶,唔知點樣收科。
好彩倫敦有個醫生—約翰·斯諾醫生(John Snow)拒絕相信「空氣傳播霍亂」依種似是疑非嘅說法,兼且認真調查病源。斯諾醫生喺地圖上面標出霍亂患者嘅居住點,發現患者大都集中喺布羅德街(Broad Street)附近。透過地圖入面,都會發現越係遠離布羅德街,死亡個案就越嚟越少。
透過地圖,斯諾醫生隨之推論到死亡個案大都屬於布羅德街水井嘅供水範圍(圖片正中交叉),自市政府停用水井之後,霍亂亦都隨之平息。
當時嘅研究喺歷史上被視為現代流行病學嘅一個重要起點,斯諾醫生更因此被尊為「現代流行病學之父」。所以去到今時今日,如果有朋友提你患者去過邊到做過乜,請大家記得 John Snow 都為今日香港出過分力。
時至百幾年後嘅今日,類似嘅紀錄方法依然喺醫學之中應用緊。市民透過政府提供嘅本地情況互動資訊,或者民間高手製作嘅疫情地圖,都可以知道本港邊到有確診個案出現。而就住每宗個案,地圖亦會簡單紀錄佢哋嘅感染途徑、居住地點,甚至會寫埋佢哋搭過咩交通工具。藉 此搵出患者之間嘅傳播鏈,及早隔離及治療患者嘅密切接觸人士,盡量減低社區傳播的風險。
疫症時刻,唔容易捱,大家記得做好防疫措施,減少去人多地方!祝大家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