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特約報導) 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及葵青社區親子友善關注組早前進行有關親子友善社區的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逾九成受訪者支持多項親子友善設施,包括公共室內兒童遊戲室、親子廁所及兒童廁格及巴士暫放嬰兒車位置。團體促請區議會積極推動相關建議,以葵青區作為試點,並逐步向全港推展。
近8成受坊者認同親子友善社區概念
是次問卷調查共收集到292份問卷,均為家中有0至12歲兒童的照顧者,其中七成受訪者家庭收入低於貧窮線,居於公屋、劏房、工廈及天台屋等。受訪者中超過九成為女性,約四成受訪者需要同時照顧兩位12歲以下的兒童,近半受訪者每天可以運用的個人時間少於1小時。
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成員丘梓蕙指,現時社區規劃缺乏親子友善的角度,大部分受訪者於填寫問卷前,均對「親子友善社區」的概念感陌生。經介紹相關資料後,有78.8%受訪者表示認同親子友善社區概念,並認為增加親子友善社區設施可以增加帶兒童外出的動力,減輕困在家中的照顧壓力。
逾9成半人支持增設高低洗手盆及親子廁所
葵青社區親子友善關注組成員陳永強指,有超過九成受訪者支持在公共交通工具、公園及商場增設親子友善設施。其中有95.5%受訪者支持在兒童遊樂場增設高低兩種高度的洗手盆,讓兒童直接使用清潔雙手,以及商場洗手間增設親子廁所及兒童廁格。另外,有95.2%受訪者同意巴士增設暫放嬰兒車的位置,以及有91.7%受訪者巴士及小巴增設較闊的親子優先座。另外其他建議包括商場增設育嬰室,及在兒童遊樂場增設成人運動器材,令照顧者善用時間,進行伸展運動。
陳永強特別提到,葵青區人口數目屬全港頭三甲,9歲以下兒童接近4萬名,建議政府盡快於在葵芳、葵興及葵涌等區內體育館或政府服務大樓,增設兒童室內遊戲室,讓照顧者不須跨區到荃灣及青衣活動。
家長最怕小朋友人有三急搵唔到廁所
公屋住戶馮女士有兩名年幼的小朋友,她表示平時會選擇帶小朋友去較遠的荃灣愉景新城,因為該處有兒童遊樂設施,亦較方便照顧小朋友。她認為巴士應增設較寛闊座位,坦言帶嬰兒車出街比較麻煩,車上沒有空間暫放,所以寧願抱着或背着兒童。她又指帶兩個兒童外出乘車會「一袋二袋」,如熱水壺、沖奶用具等 ,最好有一個位置可以擺放背囊。
居於劏房、育有兩名小朋友的程先生、程太太則表示,與小朋友外出時最怕小朋友人有三急,找不到廁所,但街市的廁所環境較骯髒,「有時小朋友真係忍唔住,情況就好尷尬」,認為商場至少要有親子洗手間。
劏房戶承受多重壓力 團體促實施租管及津貼
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成員張卓風指,調查顯示劏房照顧者較公屋及私樓照顧者承受更多重的壓力,除了照顧壓力外,更面對租金及空間窄狹的困難,出現易怒、憂鬱及緊張不安的情況都相對嚴重,需要社會更多關注。
葵涌劏房居民大聯盟成員丘梓蕙亦指,雖然政府推出關愛基金「N無人士津貼」,但劏房租戶長年面對租金大幅上升的問題,促請政府提供現金補貼予輪候公屋超過三年而未能上樓的家庭。她建議補貼金額應相等於公屋每月租金與私人市場每月租金的差額,並希望盡快落實租務管制及每區設租金上限。她又建議政府參考通漲和綜合物指數釐定租金,雙管齊下管制租金。
葵青社區親子友善關注組成員楊佩艮表示,希望以葵青區作為試點,參考過往多區由下而上推動長者友善社區的模式,於區議會成立有關家庭及親子友善委員會或工作小組,並邀請兒童照顧者、社福團體等不同持份者參與,訂立各種親子友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