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到底大男人們不喜歡她甚麼——《居禮夫人:放射永恆》

到底大男人們不喜歡她甚麼——《居禮夫人:放射永恆》

電影結束煞有介事映出一張大合照,相中人包含了近現代史中影響力最大的科學家。居禮夫人、愛恩斯坦赫然在其中。

思考了好一段時間,這張照片到底在暗示科學史上最偉大的交鋒?最開放學術研究氛圍?科學的雙面刃,既能救濟人命同時也毀滅世界?

大概是居禮夫人的故事在西方流傳甚廣,這部傳記電影拍得零碎,我認為浪費了Rosamund Pike的演技。

性別、科學、真理

杰出的人好像不遭受點挫折、困惑、拒緒門外,則不能製造出戲劇張力。居禮夫人的年輕時代,在一處被男性主導的大學裡,即使才華受到肯定,居禮夫人的待遇也不甚理想。

電影設計了一個有趣的畫面,大學的大佬們,清一色男性,就坐在寬廣的宏大的長桌後方。尚未結婚的居禮夫人,衣飾從簡。權力和地位極之不對等。

然而居禮夫人的衣飾裝扮,從來沒有向這批大佬們靠籠的意思。人類有著一種「埋堆」心態,假如落入一個權力圈子,想要獲得圈子裡的支持和幫助,尤其是學術研究這種不知多少年才看得見成效的工作,簡單的方式就是漸漸改變衣飾和行為,向著權力者的方向改變自己。

電影裡的居禮夫人卻沒有這樣做,她口中雖然堅持,身為女性她與男人在能力上沒有分別,甚至拒絕丈夫任何「因為她是女人,是弱者」而給予的幫助。可是在衣著和行為上她始終保持一個女性在那個時代該有的外觀。

導演似乎想要透過女性在身體特徵上的「限制」來凸顯居禮夫人不屈不撓的精神。她懷孕期間,堅持研究,差點睡在研究室。

利用身體的困難,營造艱辛的感覺。類似的手法在人物傳記非常普遍,例如《霍金:愛的方程式》(The Theory of Everything),《鐵娘子—戴卓爾夫人傳》(The Iron Lady)某程度也借用戴卓爾夫人晚年的腦退化來說故事。

相比起前兩套作品,居禮夫人的剪接就來到零碎了。需要依靠觀眾自己的知識,補充電影情節。

人妻的角色

居禮夫人身處的歐洲,可謂近代史上最動盪和變化多端的時代。封建與蒙昩並行。國與國的 矛盾日益升溫,但同時是一個相對開放和自由的社會。

儘管限制仍然很多,可是個人的自由選擇,往往凌駕於國家政策的統御。科學家至為明顯,像居禮夫人、愛因斯坦,學者可以自由選擇,去哪一國、哪一間學院就學研究,此處不留人,自有留人處。

國家地理頻道的劇集《世紀天才》(Genius:Einstein)講述過天才早年輾轉的求學經過。在一切尚未有成果之前,每一位天才都是懷才不遇。

居禮夫人的才華倒不是丈夫首先發現的,只不過在皮耶的協助、包容之下,瑪麗居禮才得以全心全意,繼續投身她的科研。她也適相地扮演著一個人妻該有的角色。可是由始至終,她執著於「自己的研究成果」,不願承認丈夫的協助,甚至老是覺得皮耶,甚或是其他男性,搶奪了她應有的功勞。終其一世都被這個觀糾纏。

維持一個穩定的家庭,無論男女在事業上成就都有一定助益。《司法女王》(On the Basis of Sex)就直接描述了一位萬能老公,默默地支持老婆的故事。作為一位爭取女性平權的律師,故事卻不無幽默地,把她的丈夫描寫成工作優秀,家務萬能,還能夠照顧孩子,毫無怨言地訓練老婆出庭又沒有婚外情的完美丈夫。

人與人之間的連繫若果是成功關鍵,居禮夫人在電影裡成了一位透過他人的諒解而通向世界的孤僻天才的典型。唯一了解她的丈夫毫無意外地,在她一輪搶白,指責批判他奪走了女人的光芒後離世。妻子也毫無意外地懷著悔恨繼續活著,然後把一切的成果歸功於死去的丈夫。

悔恨嗎?或者在妻子的心目中真正相愛的是科學吧?是她的研究成果吧?她演活著人妻的角色,替丈夫誕下兩個女兒。因而她沒有頹廢太久,重新振作,然後與另一個男人相擁入眠。世人一如既往的,毫不意外地,從她的國籍、身份、性別、私人生活開始批評、數落。

就像她女兒在諾貝爾演講前,帶著童心問媽媽,為甚麼其他人不喜歡你?因為你的私生活嗎?更深沉的思考恐怕是國籍、性別等等一切的關係。她心裡面大概想過,假如她是男人,這些一切的批判,都將不會凌駕於她的學術成就。

與此同時,她似乎無法接受與男人、與丈夫分享研究成果這回事。居禮夫人由此至於視男人為掠奪者,企圖搶走她的「東西」,不願承認她的天才。結尾她和女兒的對白,稍為透露出玄機。合作嗎?抑或是男人對研究成果虎視眈眈?

這套電影,皮耶的陰魂不時出現,逼迫居禮夫人正視她自身的偏見。一套原本可以好好地述說女性才華的電影,居然反過來讓人覺得,居禮夫人心胸狹窄,老是對男人有偏見。也許她很想成為男人吧,搖身一變,所有世俗的眼光將不再束縛著自己。她真正的心思,到底誰又知道呢?就正如我也不懂,Rosamund Pike為甚麼會接這部戲。

作者facebook
作者med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