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民活在疫症的恐慌和生計的憂慮中,政府事事慢半拍,而且無針對真正問題出招,令人對未來倍感無望。林鄭的精神和氣力,都用來打壓、怪罪本身是苦主的異議者。香港人的痛苦何其多,但知道自己不孤單,會稍感安慰。
人生就是一個難字,困難的難,或苦難的難。偶爾有一些脫離苦海的時刻,或憧憬,幻愛一下,便稱之為快樂。痛苦的共同體,豈止香港人,只要嘗試代入其他時代/地方普遍人的境況,可能喝一口清水也不容易,夏冬只有捱酷熱/冷的份兒,天災來到不會有警報,死了也不知何事,還未計掌權者的壓迫,打倒掌權者的新掌舵人繼續壓迫。只要不從帝王將相的角度看歷史,該懂得與我們真正連結的,是人類歷史中大多數痛苦的個體。
近日推出新書《定見之外》的中大哲學系老師郭柏年博士,曾經在其明報文章《其實人生遠比你所想的痛苦?》中,剖析人生苦多樂少的因由,並指出人生一種普遍狀態:人生最終就是於痛苦 > 解除痛苦﹙快樂﹚ > 新痛苦出現的無限輪迴中掙扎,而這過程本身更是不能擺脫的最大痛苦!
郭博士又提到命運的因素。我們所有人都不知道下一秒會遇上什麼意外,人生就是每天都在不確定的歷程下的賭博和冒險。這確實一般人也可以體會。世上總有逢凶化吉的幸運兒,但數目很少。更慘的是,好運的人很少一世好運,而一次的不好彩,便隨時令人萬劫不復。但我們不會聽見有人因一次的好運,例如中六合彩,從此就安樂無憂,遠離人生所有煩惱和苦痛。
有人會質疑,這樣想會否太悲觀?這問題就像有人從十樓躍下,我們認為他九死一生一樣。根據合理分析而得出的結論,即使結果負面,但談不上悲觀,反而是認為他命不該絕者,是過分樂觀。
正如郭博士在文末所言,認清人生痛苦的真相不一定是壞事,至少遠比那些天真地認為明天會更好的精神勝利法更接近真理,也可以讓我們認真思考自己的人生。我相信,他寫《定見之外》,也是出於相同道理。尤其在這充滿苦難和不確定性的年代,打破定見對我們某些思想領域的封鎖,或許就是提升抗逆力的一種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