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量洪醫院結核暨胸肺內科顧問醫生王志方醫生、接受肺移植10年的吳家明
肺臟移植十分艱難,1995年香港才有首宗肺臟移植,比心、肝、腎臟移植都要來得遲,至今亦只有80多宗個案。葛量洪醫院結核暨胸肺內科顧問醫生王志方醫生是本港唯一自1995年肺移植項目成立便參與其中的內科醫生,他與接受了肺移植10年的吳家明,一起講述箇中難處。
王醫生指出,每次拿出肺移植檔案,他不期然會由第一宗移植病人開始一一細看。他對每位病人都印象深刻,由他們最初的惡劣情況,到移植後的巨大轉變,還有病人跟他分享生活上大小事情,都令他感到非常欣慰。
吳家明患了肺氣腫,本來聲如洪鐘的他,患病後呼吸困難,最後更要用呼吸機,每天花光所有力氣在一呼一吸上,其他事情都無能為力。當時王醫生坦白告訴他換肺機會極微,幸運地十年前他成功移植肺臟,重獲呼吸暢快的機會,生命從此變得樂觀積極,他及後更全面投入推動器官捐贈的活動。
王醫生解釋肺移植手術困難重重,包括手術本身風險高、等候換肺病人的身體情況虛弱、捐贈的肺臟需要嚴格評估,因為不單要配對血型,更要配合肺臟的大小。因此,換肺手術開展以來首十年,每年只有約一宗能成功進行。雖然如此,王醫生仍然全年無休on call,一旦有肺臟捐贈的機會,他便自行攜帶相關儀器到不同醫院跟捐贈的肺臟進行評估。
王醫生指出近年肺移植的數目增加,除了因市民對器官捐贈的支持度提升外,在醫療技術方面亦有突破,目前外科醫生可為過大的肺臟作出裁剪,大大增加了肺移植的可能性。王醫生又解釋,腦幹死亡的病人要使用呼吸機,他們的肺臟容易有肺炎和積聚痰,不宜作移植,但最新技術利用灌注法對捐贈肺臟作進一步觀察,包括以抗生素消炎和抽痰,稱為「養肺」,有機會令肺臟恢復健康去進行移植,為等候病人帶來多一個機會。
香港電台「社區參與廣播服務」節目《移植「辛」突破》由不同器官移植受贈者組成的香港移植運動協會製作,把有關器官移植的資訊一一向觀眾講解,節目亦會談及移植大數據、國際希望故事、移植錦囊等,當中亦會邀請醫生、護士和病人接受訪問。節目逢星期一晚上9時至10時在港台普通話台(AM 621/FM 100.9跑馬地、銅鑼灣、灣仔、屯門北/FM 103.3將軍澳、天水圍)播出,節目重溫請瀏覽cibs.rthk.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