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前任建制區議員起唔成觀景台 改建逾千萬休憩處 遭新任區議員叫停

前任建制區議員起唔成觀景台  改建逾千萬休憩處  遭新任區議員叫停

(獨媒特約報導)民主派於去年區議會選舉中大勝,更全取大埔19個民選議席,令該區被戲稱為「黃埔」。儘管議會變天,但每當區議員在會議上談及政治,官員必定會作阻撓或離席,令議會工作難以進行;那麼在議會外,區議員又如何與政府部門合作,改善地區問題和民生?

大埔船灣區議員蘇達良指,儘管區議會只屬諮詢架構,但區議員的意見並非完全沒有用。他指,前任區議員、親鄉事派的新界社團聯會劉志成曾提出興建一個造價高達千萬元的休憩處;惟蘇達良批評該處位置偏僻,且四周雜草叢生、蚊患嚴重,故蘇上任後與康文署協議,最終決定暫停工程。蘇達良強調,區議員的工作是「服務社區」,故必定會繼續作監察,使公帑運用得宜。

無標題
工程設計圖

倡建觀景台睇佛像 遊客不似預期

翻查區議會會議紀錄,可見劉志成於2014年提出於船灣聯村興建一個名為「觀景台及停車場」的工程項目,以配合汀角路及洞梓路項目發展,並作為旅遊新景點,預計受惠人數為一百萬。後來,區議會把項目修改為「改善通往海岸一帶的旅遊配套設施」,2017年再修改為「綜合性休憩處」,休憩處的設施包括涼亭、長櫈、長者活動器材、兒童活動組合等。當時,民政總署(工程組)及合約顧問初步估算,工程造價達 1,050 萬元,顧問費用及工程前期開支為 170 萬元,區議會於2018年通過支持工程顧問費用及前期開支,並於今年完成勘察工作。

劉志成回覆記者查詢時解釋,當年(2014年)位於洞梓的佛寺「慈山寺」將落成,由於憂慮遊客人數將會大增、「逼爆」洞梓路,故有政府部門與他商討,建議於洞梓路對出建造停車場和觀景台,讓自駕遊客把車輛停泊在該處,並設觀景台予遊客與寺內的大型觀音像「遠距離」合照。

當初,劉志成預計一年的遊客數量會達一百萬,但由於慈山寺並非作為「旅遊項目」隨意開放予公眾,前往前須作預約,故實際遊客人數不算太多,未為交通帶來壓力;加上觀景台一項目屬「大工程」,他擔憂區議會「做唔到」,最終放棄此構思。事後,他表示自己曾提議把該塊用地改建為「海濱長廊」,延伸至汀角村一帶,予居民晨運、看日出。惟建議遭政府部門拒絕,提議他「不如做其他嘢」,故劉只好「退而求其次」,最終同意把項目改為「休憩處」。

無標題
原定工程位置

休憩處造價達千萬 劉志成:冇話合唔合理

對於須花費一千萬建造休憩處,劉指「(金額)冇話合唔合理」,因為「政府肯起社區設施,對居民當然好。」他稱曾諮詢鄰近的村長建議和村民同意,獲他們支持建造休憩處:「最緊要係村長話好!」

惟劉志成於去年區議會選舉中,以139票之差落敗,由蘇達良成為新任區議員。蘇達良指,該塊地位於汀角路及海岸之間,原已雜草叢生、蚊患嚴重、環境陰暗,路邊亦有電站設施,絕不適合建造休憩處;他亦批評工程不切實制:「成千萬喎,仲要斬44棵樹!」最終,他與康文署協議後,決定暫時停止工程,並在Facebook專頁收集居民建議;大部分留言者均同意該位置不適合建造休憩處,亦有人建議於區內其他位置建造狗公園或兒童設施。

劉志成表明不願評論蘇達良的做法,稱自己已不再是區議員,故「冇辦法,佢中意點就點」。不過,他稱自己熟悉船灣區,加上「同村長夾開」,故即使不再是區議員,他仍願意在區內服務居民。

新任區議員認「零經驗」自學在政府、居民之間周旋

而作為「零經驗」的新任區議員,蘇達良坦言工作不算太吃力,但須花不少時間和心機,摸索如何在政府部門和居民之間周旋。他承認,自己是為了「填白區」、阻止建制派繼續佔用議會資源才出選的,上任後才發現工作量不單比想像中多,不少問題亦難以即時解決。

以交通為例:從大埔市中心進入大美督,只有一條汀角路雙行車線,故每逢假日,區內的塞車問題便特別嚴重。蘇達良指,不少人會駕車到大美督踏單車、燒烤,卻往往因停車場爆滿而把車輛停泊在路邊,以致交通更擠塞。他認為,區內並非沒有足夠泊車位置,只是有車輛會長期霸佔較方便的位置,居民亦不願意使用較偏僻的車位,寧可停泊在路邊或行人路上。 他形容這是「死症」,只能要求執法部門巡視加強,並勸籲居民自律。

無標題
山寮河

蘇達良坦言,不少政府部門其實願意聆聽區議員的建議,只是每當事件及涉及多於一個部門,他們便會「很小心」。比如在他的區內,山寮河每逢雨季便會出現水浸,雨水更會沿渠道倒灌入附近村屋;蘇達良找民政署幫忙清理河內的雜草沙石,民政署卻指須得到環保署同意才能把雜草連根拔起;環保署則指這是天然河,須找專家進行環評報告。

「即係要搵人『孭飛』(承擔責任)!」他無奈地笑一笑。

區議員的責任,包括談政治嗎?

蘇達良重視地區工作,總是把「服務居民」掛在口邊;但相比不少年輕素人區議員,他在政治表態方面明顯低調得多。雖不時在網上社交平台分享文宣,但在區內,他從不擺設街站講述《國安法》等議題,也從未在路邊鐵欄杆掛上政治橫額。他解釋,地區面積大是原因之一,「人哋擺一兩個街站就可以接觸所有居民,我哋要擺十幾個」;此外,他認為區議員最主要的職責是服務社區,故傾向把政府資源用於民生議題。

但他同意,區議員有責任向街坊解說民生和政治的關係,只是「不須特別hard sell」;他亦相信事到如今,「要明嘅都明,唔明嘅你點講都唔明」。不過,他承認政治取態仍會影響地區工作。他坦言,不少村代表均是原居民,與鄉議會及前區議員劉志成關係密切,故部分人會較「抵制」他,不願與他合作。

無標題
早前因天雨關係,區內嚴重水浸,蘇達良在某次下大雨時巡察區內,卻不小心跌倒在地上,致左手手臂軟骨碎裂,至今仍未完全康復。

但蘇達良相信,透過派口罩、解決村內問題等方法,總能慢慢「connect」他們。原是半個退休人士的他,自當上區議員後,既要兼顧補習社的工作,亦要出席區議會會議、處理地區工作等,幾乎每個月只有一、兩個休息天;不過,幫助居民讓他感到滿足,也因為劉志成在落選後仍不時於區內出現,讓蘇達良不敢怠慢。

與市區不同,鄉效的社區連繫感較弱,地區設施相對未算成熟,交通規劃、互聯網絡、水渠等均為居民帶來不少煩惱。蘇達良表示,短期內希望能一步一步解決各式地區問題,也計劃與街坊合作出版「社區報」,並把辦事處部分位置劃作社區中心用途,讓街坊舉辦不同活動。在紛亂的時勢中,他希望繼續好好守住自己的崗位,「做到幾多得幾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