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者提供圖片)
(獨媒特約報導)根據環保署數據,香港廢塑膠回收率每況愈下,由2012年的32%跌至2018年僅7%,當中PET(即普通飲品膠樽、膠杯等)回收率更只有0.2%。綠惜地球環保倡議總監朱漢強指出,現時回收系統缺乏政策支撐,回收業界難以維持生計,亦打擊公眾信心,促政府在本屆任期內盡早建立中央回收系統。
回收量不足 業界靠進口廢料維持營運
現時香港僅有一間可處理PET物料的營運商,未來將會增加三間工場。朱漢強指,工場每日需要回收數十噸塑膠方可維持基本營運,然而現時本地回收量每日不足一噸,業界須依賴進口外國廢料補足回收量,但在明年規管全球廢塑料質易的《巴塞爾公約》落實後,進口廢料將減少。
朱漢強指本港欠缺相關配套政策,例如飲品容器生產者責任法規、垃圾徵費等,未能鼓勵生產者及市民主動回收。香港廢塑料協會副會長黃穎灝亦指,在現行系統下,業界須自行鼓勵公眾回收,物流、人力等成本已達五位數字,加上回收再造PET要求高技術,最終利益遠遠未能覆蓋成本。
朱漢強指政府有責任建設中央回收系統,建議在本屆任期內加快全港落實廢塑膠回收服務計劃,加強社區回收網絡,以及加快飲品膠樽生產者責任立法進程,避免拖到下屆政府。
黃穎灝亦建議政府規管現有回收桶,確保廢物得以回收,而不是送到堆填區。黃又指可參照外國做法,在較乾淨的垃圾中分類出可回收垃圾,以增加回收量。
記者:王紫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