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近年注重環保回收等工作,但最近有媒體實測,屋苑回收的膠樽,竟最終送至堆填區,不但浪費市民一番心機,亦揭發現行制度不足之處及缺乏監管的問題。作為多年投身環保運動者,亦是感慨,為何十多二十年的三色桶計劃至現在的乾淨回收,仍然未能做到已分類回收物應妥善回收。
膠樽回收最終送往堆填區,究竟是什麼因由?
1. 部份屋苑的回收箱並非分開回收,外在是分成三個不同的回收空間,裏面則是打通的,導致不同回收物混在一起,影響分類效果。部份市民將不能回收的垃圾放入三色桶,令情況更差。
2. 現時膠樽回收價值低,1kg的膠樽回收價錢亦只是約0.8-1蚊。膠樽又輕又佔用空間,單是運輸過程已經極大成本。我認為回收塑膠是屬於政府應大力補貼的行業,才能長遠回存整條可運作的回收鏈,避免膠樽送住堆填區。
3. 早年屯門仁愛堂的塑膠資源再生中心,得到政府及團體資助,能將屯門元朗及附近區域的膠樽經廠內各程序處理後,打成膠粒,但其後計劃在缺乏政府資助下結束,之後更不容易找到膠樽的出路。
4. 雖然屋苑與各間清潔公司有簽訂合約,要求屋苑將回收物品送往回收,但缺乏監管的情況下,清潔公司為減少支出及貪圖方便,將市民的回收物轉送至廢物轉運站或直接送往堆填區。而有一些合約,指明回收物不能直接送往堆填區,但清潔公司有機會轉交另一公司後,才送往堆填區,取巧地逃避回收的責任。
5. 香港仍未建立有關飲品容器的生產者責任制的制度,令飲品生產商沒有誘因用較輕、較環保的物料盛載飲品,以及未有肩負起協助回收的責任。
作為長期投入環保工作的人,知悉上述回收物送往堆填區情況,已有一段時間。我及很多環團朋友,已多次向政府提出各種改善措施,因為此問題不只存在於屋苑回收箱,也出現於食環署的街頭三色桶。可惜,政府在環保是沒有決心,沒有堅持。民間、商界及政府的堅持,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