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城@城規會之戰】三/市建局現身城規會 關注組轟:一開口就抹黑街坊](/sites/all/themes/inmedia_2021/images/white.gif)
[草根.行動.媒體] 報導/文:張家怡
日前城規會審議九龍城重建草圖,繼早上有居民團體於城規會樓下抗議,到了下午,申述的街坊和街坊代表全部發言完畢後,市建局作為最後一位申述者出席會議。
市建局早準備一街坊申述書示眾 關注組指早有準備抹黑之嫌
市建局一開始就回應九龍城重建關注組指其人口凍結登記失誤,市建局代表關先生反指控需求分戶的街坊「要求太高 」,並一早準備好其中一份由九龍城寨居民後代所書寫的申述書放上投影機,並指有人混水摸魚。該份申述的街坊唐先生指市建局指稱其母為城寨居民多年前接受過政府賠償,因此他們母子三人都不會有安置或補償的權利。由於唐先生沒有想過,原來幾十年前自己還是小學生時母親接受的賠償,都會令他日後被重建迫遷時喪失應有的安置及賠償的權利。唐先生認為,無論九龍城寨或市建重建,都並非他一家人所願,兩次都是他們一家喪失居住權。而且,人口凍結時,他並未被告知該些資料將被如何使用,只是誠實將資料和盤托出,凍結完才知道,原來是有關安置或補償的權利問題,因此,絕無市建局所講的「混水摸魚」。又,如何為之一戶?如何分戶?市建局都沒有清楚告知。因此,他認為是市建局沒有做好以人為本的本份,而非他本人的問題:「市建局做錯事,還說人家混水摸魚。」
關注組義工胡先生指,市建區坐下一開口就抹黑街坊實在不要得。他續指城寨拆遷已是多年前的事,一個街坊小學時父母接受的補償,竟然會令他長大後喪失重建的權利,有如父債子還,實在是過時的政策思維,理應改變。胡先生逐指,區內有許多不同的登記錯誤個案,例如在無翻譯下的泰裔街坊,三個人合租卻被登記成一戶,將來房委會根本不會把他們安置在同一單位,等於是市建局混水摸魚,借機少做補償或安置。
如何保存泰式文化惹爭議
就著是否及如保存區內泰國特色文化,在市建局和九龍城重建關注組間亦發生爭議,就連城規會委員都對市建局的誠意表示質疑。其一是有關潑水節,市建局稱重建藍圖內有一個只有六百呎空間的SUNKEN PLAZA可以讓泰裔街坊做潑水節。然而,其實早上泰國移民工工會已指出潑水節是需要在九龍城的街道上巡遊,沿途與不同商舖打招呼並互相祝福,而非在固定地點進行。最重要是,當區內的泰裔居民和商舖都因重建連帶附近租金上升難以負擔,而被迫遷離,便無法進行巡遊祝福。城規會委員多次質疑市建局所規劃之空間是否足夠進行潑水節,市建局則說:「大有大搞,細有細搞啫…」引來滿堂哄笑。
被問到如保存地區特色,市建局關先生以上環的海味街來做例子,指「特別特色特別安排」。舊區街坊自主促進組的張先生質疑,以前花布街入了上環的建築物內都經營極困難,而利東街也曾有兩間印刷公司嘗試挨貴租入囍匯地庫試做,但失去一條印刷街的群聚效應後,都生意慘淡兼挨不住貴租。他質疑現在這個項目到底有何實質規劃是特意去保存泰裔文化,因為過去有嘗試保存的,先勿論成效,但至少是有特別規劃,但現在這份規劃則不見得有。張先生進一步指出,市建局上年賺23億, 現時資產470億,今年年報未出,過兩星期就知。他指市建局賺錢無數,理應履行《市區重建策略》中「5h 在切實可行的範圍內保存地方特色 」及「5i 在切實可行的範圍內保存區內居民的社區網絡 」的要求。
城規委員亦多次追問有關泰國移工工會的用地問題,市建局關先生表示,將來有一個政府、機構或社區用地(GIC),有800平方米,可以給非政府組織使用。不過,關先生亦指社署已說會用這個地方,而市建局願意用商業樓面去安置非政府組織,不過具體細節包括租金是未有定案。城規委員和關注組義工胡先生均追問租金問題,因為,正如早上工會申述時表達,現時的$8500租金是一些移民家務工四千多元月薪大家一人一些湊合來租用,若租金大幅上調,工會根本租不起。然而直到城規會要求所有人士離場進行閉門會議前,市建局代表都沒有承諾過任何安置方案。
至於城規會有何決定,是否通過市建局遞上的草圖,根據城規會文件,指這次為城市規劃委員會第1223 次會議,,結果「將於會後三至四個星期公佈」。不過,一如既往,在這個公告下面仍是有一句:「提供以上資料, 旨在方便市民大眾參考。在任何情況下, 城市規劃委員會都不會就以上資料的使用及該等資料的任何錯誤或偏差承擔任何責任。任何人如有疑問, 應向城市規劃委員會秘書處查詢。
[草根.行動.媒體]
網頁:https://grassmediaction.wordpress.com
臉書:https://www.facebook.com/grassmediaction
telegram channel: https://t.me/actionofgrass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