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南韓光州事件40周年,總統文在寅出席紀念儀式時表示將全力查明事件真相,包括調查是誰下令向民眾開槍。1996年,屠夫全斗煥被判無期徒刑,但入獄後約一年半便獲特赦離開監獄,至今仍然在生,在2017年更出版回憶錄,不過被法院以「扭曲史實」為由禁止發行。光州事件至今仍未劃上句號,就算事件已被平反,但真相仍未查明。今時今日,香港人看這段歷史特別感觸,因為我們正在走回頭路,今日的香港,是昨日的光州。我想推薦大家觀看3齣電影,讓大家多角度了解光州事件,反思香港的民主路。
小人物的大抗爭
我以觀看次序去介紹這3齣電影,首先是大家最熟悉的《逆權司機》(2017)。講述1980年,一位的士司機協助德國記者,將光州血腥鎮壓的新聞片段運到海外,讓國際社會得悉這場屠殺。電影由《上流寄生族》影帝宋康昊主演,故事改編真實歷史,非常有戲劇性,亦拍得相當感人。一個市井小人物原先不關心政治,但意外被捲入歷史漩渦,漸漸改變,人善良的本性令他變得勇敢地協助德國記者逃離光州,展現人性光輝的一面。不過,電影沒有描寫光州事件武裝抗爭的歷史,讓觀眾以為光州事件中的反抗是單純的「和理非」。
武裝抗爭的正當性
當年我看完《逆權司機》後,便立即再找一些關於光州事件的電影,之後看的就是《華麗的假期》(2007)。這個戲名據說是全斗煥軍方當年鎮壓民運的行動代號,電影主角同樣都是的士司機,講述在1980年,原先不理政治的男主角在戲院看電影時,遇上軍人衝入戲院追打示威者,將他捲入運動。隨後,家人在和理非示威中被殺害,男主角與其他氣憤的光州人決定搶軍火武裝抗爭,佔領政府總部。結局悲壯,武裝抗爭被血腥鎮壓。這齣電影當年令我感到相當震撼,原來光州事件也有武裝抗爭的一面,民主運動不一定是「和理非」。光州人民當年的武裝抗爭有一定的正當性,當和平示威被血腥鎮壓時,搶軍火以生命抗爭也會被理解。明知人民與軍隊之間實力強弱懸殊,但光州抗爭者仍然選擇以生命抗爭,崇高的人格令人敬佩。經歷了反送中運動之後,香港人必定會明白。
時間沒有讓傷口癒合
最後要推介的是《26年》(2012)這個半虛構故事,講述2006年,光州事件廿六周年,一班受難者家屬和當年的軍人,策劃暗殺獲得特赦的屠夫全斗煥。這齣電影題材非常大膽,竟然講述暗殺一個仍然在生的真實公眾人物。不過,由於題材敏感,投資者最後突然撤資,劇組決定眾籌,成功得到近15,000名網友響應,募集了7億韓元,影片總共耗資46億韓元。這齣片雖然以商業包裝,但同樣拍得悲壯,屠夫獲得特赦,受難者連一句簡單的道歉都聽不到,只能被迫走上暗殺之路。
1980年的悲劇,衍生出更多的悲劇,惡性循環,不斷輪迴,就算血債血償,也不能癒合這個民族的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