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四百年前,金庸(原名查良鏞)先祖查嗣庭,因在江西鄉試出題「維民所止」而惹禍。四百年後,香港考評局官員亦因歷史科文憑試要求考生根據資料及自己所知,回答是否同意「一九○○年至一九四五年間,日本為中國帶來的利多於弊。」的題目而遭到猛烈抨擊。
《清鑒》:「嗣庭主考江西,所出試題有『維民所止』句,訐者謂『維民所止』二字係取『雍正』二字而去其首,帝大怒」。現在特區政府教育局以上述試題傷害中國人民感情而發聲明譴責,要求取消試題。
八年抗戰、南京大屠殺等日本侵華的事實,早已在教科書有所提及,考生應早已掌握,因此試題要求考生以自己的知識,加上兩篇資料作答,根本沒有問題。況且,試題所指的時間為1900年-1945年,並非只有日本侵華的時期。雖然相隔4000年,但當權者捕風捉影,羅織構陷,卻是如何相似!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指題目本身沒有什麼討論空間,「答案只有弊,唔會有任何利。」,又說學生極有可能被以引導去作答日本對為中國「帶來利多於弊」,得出「和整個民族理解不符合的結論」。首先,真理愈辯愈明,只要考生言之成理便可,與「有否討論空間」及「和整個民族理解不符合」又有何干?如果凡事顧及「整個民族理解」如何,是否政治正確,學術自由從何說起?
清朝的學者李祖陶便嘗言:「今之文人,一涉筆惟恐觸礙於天下國家……消剛正之氣,長柔媚之風,此於世道人心,實有關係。」戒嚴時期的台灣,便曾有電台在蔣中正生日前夕播出電影主題曲《死亡之歌》,被警總認為對元首不敬。中共建政後,中國大陸的文字獄更是不勝枚舉。由此可見,文字獄是專制社會的產物,鼓勵誅心之論,更鼓勵奸佞小人肆意告發,隨後一犬吠影,百犬吠聲。
星期一,林鄭便指教育不能成「無掩雞籠」。星期四晚上,教育局便譴責考評局。加上建制派一直攻擊通識科,認為老師有機會在課堂上宣揚偏頗的主張,此次事件又豈是偶然?中共正在香港上演文革,誓要在找出「大毒草」,又要揪出「反革命份子」。香港人對此必需反抗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