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上沒有爆雷
電影院重新開放,第一部看的電影是《幻愛》。雖然是虛構的故事,而且結局如果發生在現實是否好事有很多討論空間,不過這是少數香港電影有這麼詳細描繪心理治療的電影。
男主角有情愛型妄想症,跟《想見你》的謝芝齊有點像,電影中男主角幻想自己跟幫自己做心理治療的臨床心理學學生相愛,可以看見有妄想的人有多痛苦,還有他們是怎樣分辨真假。
男主角在治療過程中跟治療師談到夢,治療師嘗試解構各種象徵意義,沒想到《榮格解夢書》也出現在電影中,治療師有提及一般被追趕的夢有什麼意思。
而電影的重點放在個案對治療師的移情(transference),即個案將重要人物的情感甚至慾望或恐懼轉移到治療師身上,而治療師會又可能因自己的問題而對個案產生反移情(countertransference),這些都是在 無意識(unconscious)層面發生,當意識到這些部分就要小心處理,有時運用得宜能幫助個案有所發現然後作出改變;不小心的話就會僭越界線,造成更大的創傷。
舉個例子,一位個案一直沒有值得信賴的朋友,他慢慢信賴治療師,甚至想跟治療師成為朋友,希望在治療時間以外以短訊閒聊,也希望在治療過程結束之後以朋友關係保持聯絡,治療師可能因為想滿足他,也有可能對他好友的感覺而答應他,但後來可能因為個案覺得治療師並非如自己期望那般重視他,跟他一直傳訊息或見面,這樣他可能比以前更難信任別人。治療師其實可以不批判個案有這樣的渴望,同時讓個案學習關係中保持自己的界線,這樣也不代表不重視彼此,個案應該在其他人身上經驗朋友關係,這樣長遠來說更有利。
香港的臨床心理學家主要都是用認知行為治療,所以現實中運用佛洛伊德和榮格這類精神分析或精神動力學的,反而是我們表達藝術治療師 比較多。另外,電影中也出現了治療師叫個案撕掉寫給幻想中的女朋友作為儀式的情節,也是我們會做的。
我還是推薦這部香港電影。
?預告片傳送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