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初選聯署】 說了很多「35+」, 説説「N+」

【初選聯署】 說了很多「35+」, 説説「N+」

今屆立法會選舉,討論得最多的數字及符號,當然是「35+」。重要的是,伴隨著「35+」,是光復了的區議會(第一)議席,是搶攻多個功能組別議席的新增選民運動,是正在積極討論的初選機制。令「35+」不只是一個空想,而成爲了一個實制目標,自然受到全民注視。

但其實另一組數字符號「N+」,也值得我們討論。在立法會選舉的討論框架裏,我們說的N,是每一選區民主派的目標議席,普遍認爲是「66443」(新界西新界東各6,九龍西港島各4,九龍東3)。如果民主派在每區均能達到目標N,「35+」很大機會成爲囊中物。

N和我們聯署爭取的初選有莫大關係:過往立法會選舉,民主派經常贏選票輸議席,主要原因就是每區出選隊伍超過了N,導致票源分散。推動初選的主要原因,在理論層面上,就是希望民主派在每區都只派出N隊參選,避免「N+」,集中票源以取得更多議席。

但理論歸理論,實在歸實在。我們亦明白某些時候,有現實原因需要出「N+」隊伍。但重要的是,我們要分清,哪些是好的原因出「N+」,哪些是差的原因出「N+」。

我們先列出好的原因。

最明顯要出「N+」的好原因,就是控制DQ風險,亦即是「Plan B」。如今中共已大開殺戒,由激進到溫和民主派整個光譜,無一倖免,誰也不知他們可能DQ多少人。如果某名單中首名候選人被DQ,同一名單中次名是否可以補上,亦成疑問。因此在實制操作上,有出「Plan B」隊伍的需要(甚至是「Plan C」「Plan D」...)。

另外要出「N+」的好原因,是戰術需要。親共派會選擇什麽選舉策略出戰,乃未知之數。如果親共派過分進取,或由於其他突發事件,引至在某些選區,民主派有攻占第「N+1」議席的機會,我們也必需有足夠後備隊伍才能作出此突襲。借用軍事天才拿破崙的軍隊編制作比喻,筆者稱之為「Plan Imperial Guard」。

以上兩種情況,都是聯署全力支持,甚至認爲必須的「N+」。兩者共同點是正選隊伍與後備隊伍有明顯分野,而且正選後備雙方需要高度協調。後備隊伍何時進何時退,都是因應大局需求,以及當時情況,在協調下做出的戰術調配。

只要這些後備隊伍得到明確標簽,有足夠公衆宣傳令選民明白其角色,聯署亦會跟隨戰術協調,不會貿然呼籲選民杯葛這些N以外的隊伍。

但差的原因呢?

最差原因當然是有隊伍存心鎅票,故意繞過或背叛初選機制直往大選,目的就是要民主派輸。其他差的原因亦包括有隊伍放私利高於大衆利益,希望賭一手,贏就自己風光,輸就全香港人陪葬。筆者統稱之爲「Plan Insidious」。

他們可能不顧一切直往大選,為拒絕退選用盡一切藉口(例如質疑初選,質疑民調,否定其他人為同路人等等)。亦可能辯稱臨選前民調低自會退選,罔顧臨選前才退選所引來的種種惡果(詳見筆者前文)。

對付這些人,選民有責任!這些候選人想押下香港人福祉作賭注以謀私利,我們選民就要令他們這賭博勝算歸零!我們選民需要明確宣示,拒絕這種劣質「N+」,承諾一票不投反初選機制的候選人。我們要他們知道,這種愚昧行爲會令他們毫無勝選,從而令他們知難而退。

《「三不投」聯署》,正正就是就是這個宣示。初選成功與否,維繫於有否足夠選民參與這聯合陣綫。5月17日前需要獲得十萬簽名,時間已無多。

因此,為初選,為「35+」,為香港,請趕快簽聯署:

【立會要初選 「三不投」聯署】

發起人
李伯盧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