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足總審計之死局下的2034

足總審計之死局下的2034

審計署發表的74號報告書,狠批足總後,不少業內人士都相繼發意見,業界兩位女士陳婉婷及梁芷珊是最值得參考。牛丸在報章專欄中提及足總贈送門票的措施,正好是反映香港足球現存的最大危機。審計報告中,在4.35、4.36及4.42段中,就港超聯入場人數及收入來源,作出了以下的監督建議:

「入場人數及自營收入4.35 如早前所述(見第4.2 段圖表二的(c) 項),球賽及管理水準不高,導致入場人數下降,繼而令門票及贊助收入減少。雖然藝術及體育發展基金已向足總提供資助,但民政局期望足總日後能夠從門票、贊助及其他來源賺取收入,以便在財政及管理上穩步改善(見第4.17 段)。」

「需提升入場人數4.36 入場人數下降 審計署分析了足總在2015–16 (即鳳凰計劃完結後) 至2018–19 年度期間所舉辦賽事(即香港超級聯賽(港超聯) 賽事(註26)、足總盃賽事、高級組銀牌賽事、菁英盃賽事、表演賽賽事、亞洲足聯亞洲盃賽事及世界盃外圍賽事) 的入場人數。審計署發現,2018–19 年度的平均入場人數(1,352人) 較2015–16 年度(1,403 人) 下降了3.6%,而與2017–18 年度(2,122人)相比更大幅下降達36.3% (見表二十九)。」

「4.42 在2016年6月舉行的足球專責小組會議上,該小組主席提醒足總應設法找尋新的贊助及資助來源,以支持足總各項計劃的持續發展,因為政府並不保證當五年策略計劃於2019–20 年度完結後繼續撥款(即藝術及體育發展基金撥款) 支持足總。審計署認為,民政局需敦促足總確定自營收入普遍下降的原因,並加強措施提高此等收入。」

牛丸在其專欄中,指出足總派飛目的,是推廣香港足球。的確,這類措施過去30多年一直使用,學生門票過去需要付費,現時就算免費也沒有人入場,這才是派飛被審計署「將軍」的原因。香港足球的苦況,當然不是薪高糧準的審計署人員可以理解。不少行家貼錢打工,曾經有球會公關同事,需要自掏荷包,替球會買機票打亞洲賽,這些並不是審計署可以理解的香港足球現況。還記得數月前足總曾經舉辦民間公聽會,就未來五年計劃發表大計,在公聽會其間,本人已經口下留情,席間也曾替足總說好話,讚揚足總的工作改善,如互聯網設立,或倡議平價門票,不少年輕出席者不同意,也炮轟足總。或許這就是牛丸專欄所說,香港足球的進步幅度,不及其他國家的進步幅度,所以世界排名下跌。所有足球的工作者每當涉及足總,都會口下留情或手下留情,這種包容與過份忍耐,就令足總習非成事,今天被審計後,所有原形畢露。正如梁芷珊所說:「足總是一部不能推動的老爺車,連舊瓶舊酒也不如。」

亞洲足球「黃」國

當老一輩球迷沉緬過去亞洲足球王國的日子,現時已是明日黃花,就算再多寫十萬字,也改變不了這事實。要改變香港足球,首先要認清自己的問題,學習謙虛以及培養遠大的志向。當我們自吹自擂,說尹志強是「亞洲第一中鋒」,南韓的車範根(Cha Bum-kun)在80年代早已成為德甲史上入球最多外援,同時兩奪歐洲足協盃冠軍。當大家緬懷張子岱曾經短時間效力黑池,胡國雄差點到外地搵食,外號「東洋電腦」的奧寺康彥(Yasuhiko Okudera)在70年代力壓丹麥名將艾基亞(Preben Elkjær),成為科隆正選,同時奪得1978年德甲冠軍。過去很多香港足球員,因視野及其他問題,錯過了外流的機會。每一位有能力外流異國頂級聯賽的球員,就必定能提昇該國人民對足球興趣及參與,有龐大的足球人口,水準一定能夠提昇。

香港近40年來,差不多每一代球員都有觀看《足球小將》漫畫,相信高橋陽一也想不到,他的一本書影響了全球足球的發展。1981年他首次連載時,棒球是日本最受歡迎的運動,只是18年的時間,日本已成立職業足球聯賽、打入世青盃決賽、奪得亞洲盃冠軍以及進軍世界盃決賽週。我們花時間看日劇、買超合金與高達,部份人是研究AV的專家,又有多少人會認真研究日本足球急速成功的原因?當香港學界賽事連贊助品牌也不可以放在場地,日本全國高校足球大賽決賽,入場人數可以高達數萬人,選手年鑑在20多年前已在全國便利店售賣。這些看不到的商業價值,大家同政府以及部份校長推介,猶如5G遇上56K,連你講乜都未知。正如陳偉豪所說:「培養本地足球文化,是提昇香港足球水準的最重要一步。」

向2034出發

要批評足總,相信任何網台開一年節目也鬧不完,足總是否努力回應審計署,我們管不了,政府會否在2020年後再批撥五年款額予足總,大家也過問不了。不過就算足總如何不是,在未來五年計劃中,提出進軍2034世界盃決賽週的口號與計劃,總算是跨進了一小步。2034世界盃計劃,可能是挽救香港足球的最後一根稻草。身邊不少業內人士,都對足總的新計劃不抱任何期望,但撫心自問,這半世紀以來,香港足球連發夢打世界盃的膽量也沒有,難怪香港足球會變成沒有夢想的咸魚。

其實不少坊間家長,現在都不反對子女成為職業球員,部份家長更陪同子女前往海外,投考外國青年軍,大家也必須糾正過去的視野,從大中華區轉移到放眼世界。到中超作賽是其中一項選擇,也不是成為頂級球員旳唯一選擇。現任體院主席林大輝,過去在任議員時,對鳳凰計劃的建議作出批評,說他攪波多年,從沒有聽過「香港風格」的足球。足總在早前的公聽會中,球員董事陳志康倡導以西班牙的拉馬西亞式訓練為發展基礎,以五人足球訓練開始,這倒也是一個較有系統的理念,讓香港足球有較明確的方向。作為體院主席,林大輝絕對可以協助香港足球有更多的支持,至少體育場地及其訓練支援也能做到,總好過他花時間在電視節目中訪問霍啟剛,得到霍公子回答香港與中國青年更多融合代表中國作體育交流,這類愛國式答案來得實際。

香港足球的沉淪,每一位持份者都有責任。當旺角場的阿伯時常在場邊潑冷水,說一代不如一代,在冰河時期仍有一班球迷大鑼大鼓入場支持香港足球。沒有這群球迷,今天香港隊的球迷基數可能已是零,何來組團到外地打氣。正如過去不少人都說,區議會蛇齋餅糉很策略很難攻破、建制力量很難撼動、年青人對政治冷感不投票,2019年11月24日,一班素人以工兵掘地雷的形式,完全拆毀保皇黨的議會陣線,9月35+的目標,已不是空談,有誰想過香港會變天?有誰想過年青人會守衛香港家園,連生命安全也不顧。

當我們說香港足球無能力、唔夠人踢,這些固有概念,與遊行無用、年青人是廢青一樣的謬誤。一個有數十萬用戶願意付費看外國波的城市,怎會沒有球迷?怎會沒有球員想踢英超?黃色經濟圈不足半年成為本土最大的消費力量,未來大家可否每月付出80元與一天的時間,入場支持香港波,相信每支球隊都歡迎大家入場大鬧球員,而不是在網上留言讚好。唯有這樣,香港足球才有望光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