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特約報導)武漢肺炎下,一盒口罩可被炒賣至400多元,基層市民無不叫苦連天。兩名經歷過「口罩荒」的年輕人不甘弱勢社群沒有足夠的防疫物資,遂與友人參考香港大學化學系博士鄺士山(K Kwong)研發的可重用口罩圖樣,籌備「人人有罩用」布口罩捐贈計劃。
這4名20多歲的年輕人至今共自資超過1萬元,製作超過500個布口罩。從買布、找車工到聯絡非牟利機構派發全部「一腳踢」。在這紛亂的時勢下,成員Tim和Jessica希望實踐人人自救的精神,哪怕力量微少,仍堅持「整得幾多得幾多」。
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坐言起行
訪問當日,成員Tim和Jessica二人拿著數個大袋,裡頭塞滿150個布口罩,準備於受訪後親自把口罩送到香港傷殘青年協會賽馬會活動中心。這是他們製作的第三批口罩,打算全數送贈給基層家庭和弱勢社群。
從事社企的Jessica和社工Tim解釋,「人人有罩用」計劃的念頭源於兩個月前的「口罩荒」,當時的他們竟是苦主之一。某日他們收到友人的短訊,指附近彩妝店有口罩發售,二人遂直奔分店,到達時卻已看到長長的人龍,最終還是與口罩擦身而過。「為何人人會為沒有口罩而慌張?為何口罩會是200幾元一盒,甚至是缺貨?」經歷過沒有口罩的驚慌失措、電視畫面播放著一幕幕市民通宵排隊及失落的表情,令Jessica開始思考自己有什麼可以做——與其坐以待斃,不如坐言起行。
口罩說明書特設中英對照 尾頁藏打氣字句
他們製作的布口罩分為中碼和細碼,分別針對年約12歲的中童及成年用家。由於擔憂用家會「求其戴個布口罩就算啦」,每個布口罩都附有中、英文版的說明書,提醒用家清洗和使用方法。記者翻開說明書,看到最後一頁印有打氣文字,「因為我覺得呢份係禮物,而唔係我就咁捐比你就算,希望用家收到會感到窩心。」
或許這是社會工作者的天性,除了一般香港市民,他們更希望口罩能惠及在港尋求政治庇護的外籍人士。Jessica嘆,不少弱勢群體較少受到媒體注視,社會容易忽略他們的存在。根據入境處資料,自2009年底至2020年3月,在入境處完成審核的22,312宗聲請中,獲確立酷刑/免遣返聲請只有200宗。在漫長的等待中,他們既要忍受離鄉之苦,又因身分和語言障礙而未能覓得工作,每月只靠數千元度日。而防疫物資,成為了他們當前最大的難題。
布口罩製作成本高 車工難尋靠堅持成事
雖說是以K Kwong的重用口罩圖樣為參考,但由於身邊缺乏精於車縫的朋友,他們只好自資找尋專業車工幫忙製作。三月的某一個下午,太陽仍炙熱地照射著,Tim和Jessica拿著圖樣穿梭於深水埗棚仔布市場,卻被潑了一盤又一盤的冷水:「唔得呀我地好忙呀!你睇下我地依家車緊(布口罩)喇,都唔得閒食飯飲水,接唔到(訂單)喇!」
第一間店舖失敗,兩人便試著問第二間店舖,可從下午3時折騰至6時,他們還是不成功。兩人還發現,基隆街許多店舖都雖然都在製作布口罩,但都不是K Kwong研發的款式;事實上,這款布罩的工序較繁複,車工費比直接買一般現成的布口罩更貴。惟二人掙扎過後,還是選擇相信K Kwong的口碑,希望收到布口罩的用家可以用得「穩陣」。
於是,Tim轉移在網上搜尋車工社的名單,逐一打電話詢問。皇天不負有心人,他最終找到一間社企工場願意接收訂單,車工費亦較基隆街便宜。
回想起當日,Jessica直言:「其實嗰晚我都好灰嘅,本身以為好順利架嘛!不過無理由第一步唔得就停。」一旁的Tim則笑說:「佢(Jessica)最堅持呀,真係好嘢,我已經攰到死呀。」
布料挑選:想用家用得舒服同安心是「一大學問」
解決製作的問題後,他們發現,選購合適布料又是一大學問。Tim坦言自己對布料「零認識」,團隊中亦只有一個從事成衣業的成員能提供意見。他笑稱第一次去棚仔時,覺得疊起的布看起來全都一樣,「鬼知邊款啱咩!」
「唔可以揀防水布,因為防水布雖然防水,但缺點係唔透氣會好焗,唔適合做布口罩。」經過摸索後,他們才知道製作布口罩的面布最好是能跣水的純綿,即要像雨傘那樣,把水倒在布上會形成水珠,不被吸收;當布傾斜,水便會流走。除此,布料的質地、綿線的粗幼、編織方法、編織密度和製作時的處理方法亦相當考究,「要搵佢哋(檔主)剪少少嚟試下跣唔跣水」。
最後呈現的,是眼前這一款深藍色的口罩。他們如此謹慎,是因為明白布口罩會長期接觸用家肌膚,希望布料不會太薄,又不會太厚,還要夠柔軟,令用家用得舒服。Jessica大嘆:「其實做呢件事(捐贈計劃)真係好唔簡單!最開頭以為有人識車,有布有料咁就得架啦,但發覺原來想用家用得舒服同安心,會多好多嘢要考慮。」
不安時代下 一份手製的溫暖
這個計劃會持續多久?二人尚未有答案。他們表示,會視乎疫情的趨勢和自己財政上是否能負擔而決定,「整得幾多得幾多」。他們亦希望趁這個機會,盡量接觸在疫情期間生計受影響的對象,「雖然車工費唔係好多,但如果佢哋識做(布口罩)嘅,咁不如令佢哋喺疫情期間可以有少少收入。」
這個想法促使他們聯絡不同機構,邀請機構轉介對象,例如低收入婦女,四人亦會在工餘時間幫忙裁剪所需材料,如橡筋、繩,以分擔車工的工作量。一場疫症見盡社會百態,Jessica認為政府無論在防疫工作上,還是長久以來的社會問題,如年輕人置業、退休保障,還是醫療方面,都無法令市民安心,以致港人紛紛想方法自救。
「人哋廠嗰啲一次就整到萬五個口罩,我哋一次先得百五個,所以其實我哋做緊嘅嘢真係好少。」在這不安的時代下,二人希望市民也一同動手做口罩給身邊有需要的人,為他們送上一份手製的溫暖。
記者:湯璧瑜、李嘉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