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李文傑
經過20年的中醫規管,香港愈來愈多新式中醫診所,中醫師亦愈見年輕。而近年落戶馬鞍山的90後陳嘉榮中醫師,就是馬鞍山中醫新力軍的一員。
自幼出入醫館的陳嘉榮,早已對中醫學產生興趣。「因為外公是做中醫的,所以自少已經在醫館幫頭幫尾。一直都覺得中醫好神奇,靠一、兩劑中藥就可以醫好病人。」後來他考上中醫學院,於兩年前畢業後,成功通過執業資格試,正式行醫。
畢業初應診 坦言有壓力
市民大眾普遍認為看中醫一定要看老中醫,故年輕醫師要取得客人的信心絕非易事。陳嘉榮坦言執業第一年在外公的醫館駐診時,都有信心危機。「病人一入來就話要看外公,自己都有懷疑。而且外公要求很高,診症一定要兩劑藥見效,對剛畢業的醫師挑戰不少。」
但經過在外公醫館的「鍛鍊」,醫術逐漸得到客人欣賞。「因為外公年紀大,好多時都由我治療痛症和做針灸,慢慢累積不少回頭客。」他現在獨自掛單診症,仍有客人特地入馬鞍山做針灸。
現代中醫利用傳統智慧和經驗,結合中西醫學理論,發展一日千里。但無論時代如何變化,唯有醫師的專業精神和一顆為病人謀福祉的心才是最重要的。
對於近期疫症肆虐,陳嘉榮又有何健身方法向馬鞍山街坊推介?當中,他推介了兩款湯水及一個按穴方法!
健脾袪濕茶 助解肌肉痛
第一款為健脾袪濕茶,用料方面包括五指毛桃3錢、土茯苓5錢、扁豆3錢、生熟薏米5錢、陳皮2片、南棗3個、淮山5錢、瘦肉適量、生姜適量,然後再配以8至9碗水,煲一小時左右(按人數調節)。
陳嘉榮指,此袪濕茶適合經常出入冷氣房間的人士服用,始終一冷一熱的情況,亦都屬於寒濕,所以香港在夏天仍易有寒濕出現。此袪濕茶可幫助化解寒氣濕氣,對舒緩上年紀人士的肌肉痛、筋骨痛均有幫助。另對小兒咳,胃口不好亦見功效,可謂適合一家老少服用。
至於另一款藥療,則為防疫茶(防肺炎茶),材料包括蘇葉3錢、藿香3錢、陳皮3錢、白朮3錢、茯苓5錢及生姜4片。此防疫茶以3至4碗煲成1碗水,大火煲至沸騰轉小火,日服1次。此茶由中國科學院仝小林院士針對新冠肺炎的藥方加味而成,能夠袪寒除濕、健脾、和胃,對處理外感和寒濕均有效用,亦可治腸胃差、易瀉、作嘔。
按壓足三里穴 通經活絡
古中醫諺有云「若要安,三里常不乾」,所以陳嘉榮建議街坊,可每日用陰力按壓足三里穴,有助補中益氣、通經活絡、祛風化濕。
至於穴位的位置,則位於膝蓋外側下方凹陷位置,再往下約四隻橫放手指的距離。
按摩方法方面,大家可用拇指尖,以點按方式按摩該穴約3至5分鐘,直至小腿出現酸脹的感覺。
(注意每人體質不同,在服用任何藥物或進行療程前,請先諮詢醫生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