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特約報導)香港眾志今日發佈調查結果,揭示中聯辦在港持有的物業總數達757個,過去五年政府曾豁免中央駐港機構及其子公司1.24億稅項。香港眾志常委羅冠聰質疑,中聯辦刻意隱瞞購入物業及人手增長,以「影子政府」的手段進一步蠶食香港的高度自治。
羅冠聰憂「影子政府」蠶食港高度自治
香港眾志發佈《中聯辦十八區私竇大起底》,調查透過媒體報導、地產交易平台、屋宇處百樓圖、土地註冊處及公司查冊,估算截至2019年2月28日,中聯辦在港持有757個物業單位,其中住宅佔722個,遍佈於全港各區,物業總值近34億。羅冠聰指,住宅物業中近八成(566伙)皆為由中聯辦人員出任股東的「新民置業」持有,而中聯辦實質持有的有156伙,當中不少為兩房或以上單位,若以「一房一員工」估算,編制可達1,363人。羅質疑中聯辦刻意隱瞞購入物業和人手增長的活動,以「影子政府」進一步加強操控本港事務,「呢個係香港高度自治被蠶食嘅例證。」
調查亦發現,政府過去五年共豁免中央駐港機構及子公司1.24億購買物業印花稅。根據現行《印花稅條例》第41條及第52(1)條,政府會以公帑減免或豁免中聯辦或其子公司購買物業的印花稅。羅冠聰指,翻查立法會文件,政府沒有就何謂「子公司」訂明指引及監管守則,令人懷疑中聯辦是否獲得特別待遇,或炒賣物業圖利。
朱凱迪批港府隱瞞
立法會議員朱凱迪指根據立法會文件,政府指2015至2016年中聯辦在港有23個新添置物業,惟根據報告,單是2015年已有63個,批評政府隱瞞事實,又指中央駐港機構應只有三個,包括解放軍駐港部隊、外交部特派員公署及中聯辦,質疑中聯辦以不同名目發展勢力。
香港眾志秘書長黃之鋒表示,中聯辦自2014年起高調介入香港事務,以實現其擴張計劃,並於同年購入137伙單位,若減去同期賣出的20個物業單位,增幅達23%。他舉例中聯辦曾購入單位,以低價用作民建聯南區支部辦公室,質疑「不如買晒全部物業豁面稅項比民建聯用。」
香港眾志將會提交此報告予美國國務院、美國國會及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及英國國會「跨黨派國會香港小組」。
記者:湯璧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