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擴散開始,Zoom的使用者暴增,「人紅是非多」,亦同時創造了一種新的「Zoombombing」現象,即不被邀請的不速之客突然加入視頻會議,做出各種行為干擾會議;近日更有對於Zoom的安全性、私隱性有更多的社會聲音。
無疑,「新型冠狀病毒」對香港的教育有著無可避免的影響。影響一字乃中性詞,正面影響是加速推動推行已久的「電子教學」、「自主學習」,由停課初期同工們思考著如何「拍片」、「剪片」到而在每位老師都是直播的主角,更有同工完全掌握如何能夠真正跳出「課室」,在直播的時間管理小組討論、處理學習差距。然而,負面影響則是每位同工的學習差距仍然十分大,有不少同工認為「翻轉教學」與「實時教學」一樣,亦有部份同工認為直播時的學生人數、參與率等都較實時教育差異甚大,從而選擇放棄。
學界在停課期間的討論聲音甚大,由技術層面到現在教學質素層面。在一個不能「外遊」的復活節期間,同工們可以在以下層面作出更深入的反思:
一 : 從教學內容、過程中思考,過去數月的「電子教學」必定遇到難以想像的困難,例如學生的學習動機、課堂參與率、到以評促學、收集功課等,何不應該在假期的時間,反思一下多年的教學,從中思考更適合的教學法呢?
在停課期間不斷參考其他任教相同學科同工的作法,原來,教學環保、空間、科技等等的改變都不及教學法的改變。以本科經濟科為例,停課期間的教學進度在反思與改進後,其實同學能夠學得更好,更能照顧學習差異。
二 : 反思電子教學,電子教學並不是使用電子平台作教學,然而仍有部份同工認為手持一部平版電腦便是電子教學。電子教學與傳統教學最大的分別正正在於電子教學能夠打破傳統教學的不足,即能夠隨時、隨地提供更新更快的回饋。想想數十年前,不少同工認為把課堂內容變成教學簡報便是成功的教育;到現在,Kahoot!、Nearpod的出現不正正回到數十年的前時光嗎?走到不同的課堂,學生就是按著平版上的「正方形」、「三角形」,難到這就是電子教學嗎?
三 : 反思學習差異,在融合教育的實施與在學人數減少後,的確不同組別
的學校所遇到更多不同種類的困難。在停課期間,這種問題只會更為嚴重。專注力不足、基層學生資源有限等,如何把改變教學法正是處理不同學習難點的關鍵。想一想,若在停課期間在課堂內進度較慢的同學反而能學得更好,這不就是我們在課室內解決不了的良藥嗎?
面對面的課堂的確絕不能被取代,但停課的經驗、學生的改變、教學法的更新正是追趕失去的課程的機會。打破環境、空間、時間的教學,在未來課程規劃與電子教學中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願疫情盡快結束,學生們能夠健康學習,香港的教育有更大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