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武漢肺炎】過半人家庭收入跌逾半 社聯促設失業援助金制度

【武漢肺炎】過半人家庭收入跌逾半 社聯促設失業援助金制度

左起:社聯服務發展常設委員會主席 翟冬青、社聯行政總裁 蔡海偉、社聯業務總監 黃健偉

(獨媒特約報導)香港社會服務聯會上月向社福機構服務使用者進行調查,發現疫情下幾近全部受訪者收入減少,而當中超過一半受訪者其整體家庭收入更跌逾半。社聯促政府盡快研究推行獨立於綜援系統的失業援助金制度,另應參考在職家庭津貼資產限額並引入「防貧」概念,以6個月為限進一步放寬申領綜援資格。

社聯於3月10日至31日進行「疫情下弱勢社群的生活狀況調查」,透過其機構會員的服務單位,以問卷形式邀請 5,918 名不同服務使用者參與,受訪者可選擇回應疫情中「就業」、「子女照顧或學習」、「使用醫療或社會服務」或「社交或精神健康狀況」其中一方面的影響。

居內地中港司機須在港租房暫住 申請短期經濟支援人數升一倍

就業影響方面,社聯業務總監黃健偉表示,1,138名受訪者中近九成因為失業或工作縮減等因素導致收入減少。當中近半表示其公司安排無薪假,兩成被裁員,更有一成因僱主公司倒閉而失業。收入減少者中,過半的整體家庭收入跌幅達五成或以上,情況維持了五至八個星期。有受訪者表示,如情況持續,須靠節省開支,包括減少食物開支、子女學習費用、甚至要借貸來維持生活。

身兼社聯服務發展常設委員會主席的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總幹事翟冬青指出,有中港司機因家住內地,受疫情影響難以往返中港兩地工作,到港後因隔離措施亦未能回內地,遂與3至4個中港司機一同租住重慶大廈單位暫住,致生活支出增加,因此向社聯申請短期經濟支援。翟冬青表示,不少人申請公益金的「及時抗疫基金」,而近月向社聯申請經濟支援的人數比未有疫情時上升一倍。

市民不願領綜緩 蔡海偉:政府要考慮設立失業保障制度

社聯認為,政府應盡快研究推行獨立於綜援系統的失業援助金制度,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建議,政府可從兩方面考慮設立失業援助金制度,分別是以稅收形式或失業保險供款形式。他認為現時除大部份受疫情影響的市民不合乎資格而無法領取綜緩外,亦可能因對綜援持負面印象,或只希望申請緊急援助基金渡過短期難關,不願申領綜援,致疫情下生計拮据,指「政府要考慮設立完善的失業保障制度,市民亦需要參與討論。」。蔡海偉建議政府參考在職家庭津貼資產限額並引入「防貧」概念,進一步放寬申領綜援資格,以6個月為限為在疫情下失業的住戶提供基本生活援助。

社聯「疫情下弱勢社群的生活狀況調查」左:社聯服務發展常設委員會主席翟冬青,中: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右:社聯業務總監黃健偉
社聯行政總裁 蔡海偉

長期病患未能到醫院覆診 非緊急服務完全恢復無期

使用醫療或社會服務方面,逾七成長期病患者因擔心受感染而完全沒有或減少到醫院或診所覆診、取藥或接受治療,部份受訪者因而擔心其病情會惡化。現時非緊急醫療服務尚未完全恢復,蔡海偉指社聯一直有跟社署開會,三月頭本港確診數字偏低,「當時正商討是否應該恢復非緊急服務,但後來因輸入個案增加,因此並未有恢復。」他又指會與社署考慮防疫物資是否足夠等條件後,才決定服務何時恢復。社聯建議政府加快於十八區開設地區康健中心或社區康健站,並投放資源推動其與社福界合作,以減輕醫療系統的壓力。例如於十八區設立由社福機構營運的社區藥房以方便長期病患者或長者在就近地區直接取藥,或借助社福機構在地區的力量和網絡推動疫苗注射。

被問到非政府社會服務機構有否遇到財政問題,蔡海偉表示,「非政府資助機構是重災區」,疫情期間社聯訪問了110間非政府資助機構,其中八成收入有減少情況。他亦擔心機構若需裁員,會影響服務質素。

另外約六成半受訪者認為在疫情期間自己壓力增加,出現容易煩燥及發怒、失眠等徵狀,主要是因為擔心感染及憂慮買不到口罩等防疫物資。至於在「子女照顧或學習」方面,最多受訪者在督促子女的學業上感到困擾,而即使不少學校提供網上學習的課程,家長亦未必有能力或設備配合。長時間留在家中亦導致有過半家長表示與子女的衝突有所增加。社聯建議政府應加強有關精神健康及應付情緒病的教育及宣傳工作,有需要的人士應向社福機構求助。

社聯「疫情下弱勢社群的生活狀況調查」左:社聯服務發展常設委員會主席翟冬青,中:社聯行政總裁蔡海偉,右:社聯業務總監黃健偉

記者:趙苡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