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本土意識](/sites/all/themes/inmedia_2021/images/white.gif)
這幾年強調「香港人」身份的人,的確多了;抗拒「中國人」身份者,亦然。
「香港人」、「中國人」兩者本身沒必然衝突。對我自己來說,我祖籍福建,甚至你說我是「福建人」,我也不會反對。
矛盾的浮現,並非來自內涵的定義,而是因應社會環境轉變。
本土意識的高漲,可源自種族、語言、信仰、貨幣、制度、生活習慣等不同原因。在多數情況下,多個因素會同時存在,並且交互影響。
不過,如果將這些因素放到香港,卻又似乎解釋不了近年本土意識上漲現象,因為這些差異都不是近年才出現的。要找個主導因素,我只能說,香港的本土意識,是迫出來的。
更具體的說,是共產黨迫出來的。「本土」背後是建基於對中央的不信任,甚至是討厭。
其實,回歸初期曾有一段不短日子,香港市民對中央政府頗為接受,支持度不低。很可惜,近年中央政府明顯更改過往相對包容的治港策略,用人唯親(甚至唯奴),不尊重香港長久以來的法規制度,委員會淪為政治分贓場所,更甚者以DQ等方法打擊異見者,手法越近大陸一套。如果說1997年是香港「名義」上的回歸;那麼梁振英、林鄭年代,就是香港「實體」回歸的開始。
本土意識去到某層次,自然會有人要求獨立。中央政府很喜歡用「外國勢力」一套說法。其實外國勢力一直存在,就如中國在歐洲、非洲也在發揮「外國勢力」影響。早年香港民心穩定,港獨有人喊也沒市場;現在中央政府自己做得差、惹人厭,不思己過,卻去怪責別人。
我不贊成港獨,坦白說也不覺得香港人有很強獨立群眾意識。但可以肯定,中央繼續以高壓手段打擊異見者,同情及支持港獨的人,只會越來越多。
但另一方面,我一直覺得,大家無需因為討厭共產黨而抗拒「中國人」身份。每個政權都會極力包裝其「道統」位置,但成功與否,還要看其公信力。「中國人」的歷史、意義和內涵,遠遠超過共產黨管治「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領域。
黨國不分的現象,黃、藍都廣泛存在。如果想得深入一點,你就會發覺,其實支持共產黨與是否愛國,中間不存在丁點兒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