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診武漢肺炎的市民接受電台訪問,衛生署需要長達三天才能安排入院。根據患者透露,與他有緊密接觸的四名同事,第二天已被隔離;但是他和同住在劏房的母親卻一直未有安排,致電衛生署查詢,整個週末都無人接聽。
我們不禁要問疫情爆發至今兩個多月,為何政府的安排仍然僵化至此?從單一事件,我們已看出以下問題:
1) 明白近期確診人數急增,醫院病床用量緊張。但縱使沒有醫院病床,為何不可即時安排患病者先接受隔離,以避免社區更多人受感染呢?
2)明白香港居住環境普遍擠迫。現時大部份確診者未能即日入院,但是住私人樓宇,有自己單獨房間,對比居住於公屋甚或劏房已有很大的分別。衛生署是否仍然以先病先入院或居住地區來安排入院次序,還是以可能傳染其他人的風險作優先評估呢?
3)明白所有與確診患者有緊密接觸的人士,需接受強制隔離。但不禁要問為何不是仍然要與患者同住的高齡母親應屬最高危獲優先處理,反而是在工作地點但有戴口罩的同事卻首先隔離呢?
4)明白衛生署在嚴峻疫情下,工作量大增、人手短缺。但為何政府不能從其他職系抽調人手幫忙,設立熱線,容許市民,特別是已確疹者,作一周七天的查詢呢?我們不需要每位熱線同事都要有專業醫療知識,反而是要對抗疫安排有深入瞭解即可。
特區政府在這次處理疫情的拙劣手法一直被社會詬病,並非無因。政府其實到這一刻還沒有通盤策略,如何有效控制疫情。反而每一次當有新問題出現的時候,都出現沒有充分思考、沒有充分諮詢的急就章方案,結果不是被民意駡至撤回,就是倉猝推出但不見全效、事倍功半:
- 政府拒絕市民及前線醫護人員的要求,拒絕對大陸作出全面封關。結果香港爆發第一波社區感染。
- 昨日始被判刑的三位不遵守家居隔離人士,其實應該以特事特辦形式在二月底、三月頭便接受檢控及判刑,以對全港起警戒作用。
- 在有第一波經驗之後,政府沒有痛定思痛。在歐美爆發後,大量港人回港階段根本未能有效阻止部分該類人士「周街走」的亂像。我們相信只要有一、兩個被警察扑頭亂打,必定可起阻嚇作用。結果是現時的第三波爆發。
我們已多次警告,如果政府無法阻止疫情繼續蔓延,這將無助恢復市面日常運作,及重建市民外出及消費的信心,對全港經濟都會持續打擊。假若政府不以政治掛帥,由一月尾斬釘截鐵一刀切全民停止外出兩週,及嚴厲把關,相信現時的感染個案已可大幅回落。但政府一路只施拖字詇,推出半桶水措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hea 做只會令疫情不斷拖延,而結業及裁員潮不斷惡化。
除了要終極攬炒,我們看不到任何原因林鄭要繼續拖死全港經濟。
圖片來源:泰晤士報、立場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