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開徵銷售稅如「老虎食砒霜」 波叔試水溫多於實際

開徵銷售稅如「老虎食砒霜」 波叔試水溫多於實際

香港正面臨自九七主權移交後最嚴峻的政治和經濟狀況。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剛發表新一份的《財政預算案》,期望借向香港永久性居民每人派發一萬元,除挽回特區政府和建制派近一年殘缺不堪的民望,更希望借此及之前提出300億抗疫基金的「逆周期措施」,吸引市民消費,而商界亦可推動消費項目,讓香港經濟重拾升軌。

市民對預算案的焦點大多去了派錢那邊,然而陳茂波在多次預算案也曾談及「開源節流」。正如早幾天他在接受彭博電視訪問時表示,預算案預測政府未來5年的經營帳目每年都將錄得赤字,不排除會開徵「銷售稅」。陳指政府需檢討收入基礎,可能有需要開拓新稅源,但明白增開稅源會引起爭議,因此認為社會討論及辯論是非常重要。

回顧過去,香港一向實行簡單低稅制,雖則九七年前港府曾多次研究推行銷售稅,但都無疾而終。直到2006年時任財政司司長唐英年以「擴闊稅基」為名,有意開徵5%「商品及服務稅」,預計可為庫房增加300億元收入,聲稱部分可幫助基層,部分作補貼水費和差餉。但不單基層市民極力反對,認為「銷售稅」為累退稅制,只會「愈窮愈見鬼」,加稅對基層日常開支將百上加斤;商界連唐英年的「娘家」自由黨,也認為此稅會打擊零售消費,因而也大力反對,最終在諮詢期中段突然煞停,無疾而終。

明顯今次陳茂波借派一萬元大利是的「民望紅利」及人人忙於防疫抗疫之時,「賊佬試砂煲」般試試普羅大眾對開徵銷售稅的反應。銷售稅的吸引之處,可成為政府的現金提款機,在不能大動薪俸稅和利得稅之下,稅項一經啟動,將可為政府帶來一筆可觀,且相對穩定的收入,以便填補政府在經濟環境持續欠佳下,少收的薪俸稅、利得稅及賣地稅收等經常性收入。

但坊間普遍認為,銷售稅是「老虎食砒霜」,靠加稅雖可增加財政收入,但可能會影響其他稅收,甚至影響外國在本地的投資意欲,最終得不償失。我們不妨觀察一下香港人最喜愛去的日本在開徵銷售稅後的情況。

日本自1989年首次引入銷售稅,當時的稅率為3%。1997年為挽救國家經濟,日本將稅率調高至5%,但個人消費及投資都因提高稅率反而相應下跌,拖累GDP下滑,接著碰上98年亞洲金融危機,結果令經濟出現負增長。2014年日本再度增加銷售稅至8%,令本來復甦中的經濟回落,個人消費停滯不前,再次進入衰退期。

到2019年,安倍政府再次將消費稅調升至10%,零售銷售即時急跌14%,衝擊當地經濟,去年第四季GDP收縮1.6%,按年則倒退6.3%。然而,安倍上調銷售稅率頗有技巧,他只上調酒精飲品、電子產品、化妝品、書籍及服務費等稅項,而涉及民生的食品均維持8%稅率,以減輕人民負擔。

而之前兩次增加稅項,安倍政府雖面對商界強烈反對,但因推銷解說工夫做得好,亦能將稅收用於負擔沉重的社會福利,如推動幼兒教育及托兒服務免費等,因而獲得普羅市民的支持。然而,以現時日本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加上東京奧運投入大量資源,若最終泡湯,可能令日本陷入更深度的衰退。

回看香港現況,雖然港日經濟和社會結構大不同,但現時特區政府民望極低,實難推出任何具爭議的稅項建議,加上香港經濟遭遇97後政經雙重打擊,零售旅遊界別已一潭死水,此時開徵新稅只會雪上加霜。陳茂波此時放出「銷售稅」這個熱氣球出來測試水溫,明知見光必死,是否有其他相對「溫和」的開源節流方案,那便唯有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