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沈旭暉批評所謂「傳統泛民『人哥路線』」,表示以李卓人為代表的傳統泛民,多年來沒有參與功能組別選舉,批評為「既認可了制度上的不公,沒有豁出去全面抗爭;又不尋求任何突破,不鑽研制度內部漏洞,去謀求顛覆遊戲規則」。這種張冠李戴的批評,真係唔識的人嚇死,識的人笑死。「傳統泛民」的路線講求「寸土必爭」,一直強調要參與功能組別,甚至不惜為增加「民主成份」而擴大功能組別。反而是激進民主派如社民連,才會堅持說不應該參與功能組別。關注香港政治年月稍長的人都會記得,當年社民連以批評傳統民主派起家,用來界分傳統民主派與自己的一個重要標準,正正就是如何看待功能組別。現在Youtube依然可以很容易找到,2008年立法會選舉九西直選,黃毓民是如何批評參與功能組別的公民黨。當年毛孟靜因此而落敗,後來湯家驊繼續維護參與功能組別的重要性,其文章今天還刊於公民黨網頁。2010年五區公投後,社民連在會員大會通過《社會民主連線回應當前香港政治形勢變化的決議文》,其中明確指出:「對於現任及新增的功能組別,社民連採取『三不』策略杯葛,即『不投票、不提名、不參選』」。(當時黃毓民及陳偉業等尚未離開社民連)
李卓人怎樣思考,當然要由他自己回答。但如果從傳統民主派的整體路線去看,他們不參與某些功能組別的原因,答案只有一個:無勝算。過去大半年香港社會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出戰其他功能組別的勝算,當然值得重新評估。但可以肯定的是,或許傳統民主派反應慢一點,但絕不會反對出戰功能組別。沈旭暉為了迎合坊間對泛民主派的敵視及厭倦,用傳統民主派的「寸土必爭」路線來攻擊傳統民主派,實在令人瞠目結舌。但揣測別人用心實在是無助於討論的壞習慣,我們就當沈旭暉是忽然歷史失憶好了。
功能組別的陽謀
至於是否應該參與功能組別,黃毓民對公民黨的批評是否依然有效,則是一個需要隨時勢不斷檢視的問題。功能組別就是中共擺出來的陽謀,進入他們精心設計的遊戲規則,玩贏難度非常高。但這也罷了。即使贏到,也有三個問題要思考:一、我們如何能夠確保當選的功能組別議員,能夠堅定地推動取消功能組別,而非只是喊喊口號?二、我們如何能夠確保當選的功能組別議員,願意反映大多數市民的聲音,而非偏向所屬業界的意見及利益?三、我們如何能夠確保功能組別的業界選民,不被政府政策拉攏及收編?如果處理到不到上述三個問題,即使贏多兩席,也只會製造更多民主派內部分化。
如果有朋友覺得上述問題是過份擔心,我提提你,去年的財政預算案(當時《逃犯條例》已經如箭在弦),有四名民主派議員投贊成票,分別是梁繼昌、葉建源、莫乃光、李國麟。個人完全相信四位議員的投票取向,不是為了私利,只是某程度上要考慮業界意見——但這正正就是功能組別的問題所在。
相對於其他界別,政權比較難處理勞工界的「選民」,因為涉及的階層比較廣泛,每個工會背後都有不同的人事及權力關係,很難用個別政策拉攏及收編。在這個意義上,勞工界功能組別雖然是「團體票」,但可能比其他「個人票」的專業界別還要來得「平等」。至少,只要你想參與,而且有一份工作,基本上沒有甚麼門檻。
雖然如此,依然可能會出現四個情況:一、鬥造票。屆時中資機構及愛國財團會化身為更精密的選舉機器,從上而下生產出一大堆工會。二、職工會登記局會化身「選舉主任」,用行政方式阻撓或打壓不聽話的工會。三、假如職工會登記局的現行權力不夠大,「行政長官同會同行政會議」可以隨時修訂《職工會登記規例》,擴大現有權力。四、直接找個理由DQ新當選的議員。
反送中運動爆發出大量能量,街頭抗爭似乎難以持續,現在疫情下也無法舉行遊行集會,難免感覺有力無處使。當下嘗試反抗的各種方法,都是敗中求勝的行動。但當對手早已經飛象過河,我們與其費煞思量,盤算如何在遵循既有規則下爭奪棋盤內的勝利,不如將氣力花在棋盤以外的戰場,或許來得更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