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作品遍佈香港,畫功細膩難忘 Abaddon:不認命是我們唯一的武器。

作品遍佈香港,畫功細膩難忘  Abaddon:不認命是我們唯一的武器。

經過幾近一年的轟轟烈烈,各區連儂牆漸見凋零頹唐,甚至消逝無聲。但歷史總留下痕跡,不止是牆上的斑紋,還有改變的人生。

Abaddon 是其中之一。

* * *

據當地街坊告之,本來葵芳連儂牆只有中學生用 A4 紙影印的黑白文宣,顯然將貨就價。可是眾多廣告公司都在周圍營業,不知從何時開始,先有一名廣告界畫師張貼較大的作品,同行相率仿傚比試,鬥大鬥靚,從此葵芳隧道脫穎而出,贏得「連儂美術館」的稱號。

1289e

當筆者與 Abaddon 進入美術館,不少人都慕名欣賞靈感來自〈平成聖母〉的〈自由女神〉。他在館內如數家珍,披露〈自由女神〉等壁畫皆出自行內高手,只不過他們礙於事業或家累,選擇「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Abaddon 早於反國教起已開始製作文宣。傘運時他本在大陸從事商業創作,928 當日毅然辭工,返港留守三個月。當運動無疾而終,他和很多人都失落而回,意興闌珊地重投事業。五年後再遇反送中運動,他再次放下工作,自六月加入運動。

1289f

起初 Abaddon 也是製作 A4 大小的資訊文宣,惟 7.21 後他覺得公海所見已足夠有餘,與其蹈襲故常,不如推陳出新。他見文宣的模式愈趨單一,影響不免愈來愈弱,遂與一位小說作家分享意念,請對方化想法為文字,自己則負責畫作。「兩個鐘頭後佢 send 左〈不認命〉嘅文案畀我,嗰吓我好感動。最後我揀左『不認命是我們唯一的武器』做 keyword。」他的首張大型作品遂於九月誕生。

然而自其作品受到矚目,先有人擅自改圖為其黨派宣傳,更有人擅自取用圖利。Abaddon 本欲制止,反遭質疑:「點證明到張畫係你架?」此後他開始具名,自行上載作品,直接給予各地「起牆手足」,交由他們自行決定如何使用。由於羅網愈益嚴密,無法找到「起牆手足」受訪,不過 Abaddon 津津樂道有兩位太太為爭貼他的作品爭風呷醋。

只要看過其作品,讀者大抵都感仿佛,想起在連儂牆見過其他畫作,隱隱察覺相同的筆觸應該來自同一人。悼念陳彥霖與周梓樂的兩幅油畫肖像,便皆出自他手。另一幅酷似史詩電影的海報,畫風恍若日本插畫大師生賴範義,是運動文宣之中最長的畫卷,在多區連儂牆都可看見,漸漸廣為人知。

1289h

在中大通識沙龍,設計師蔡芷筠笑稱 Abaddon 是「上一代好紮實嘅設計師」,形容他的畫風「硬橋硬馬」,自嘆畫功不如。Abaddon 謙辭了她的讚美(不論畫功還是年紀)。他解釋自己的文宣從不浪費時間考慮對家藍絲,也意識到不必重覆說服積極的年輕人,爭取的毋寧是三四十歲以上,過去十多年不理世事的中年。所以〈不認命〉便特地用上毛筆字。

反送中有點像傘運般步入尾聲,「由最高峯嘅熱情到而家,確實有小小重蹈覆轍。年長嘅人都好悲觀,但又唔肯放棄,我都係依種狀態。」Abaddon 會繼續創作〈不認命〉系列,希望首次投身民主運動的年輕人不會重陷前人的鬱結。

通識沙龍上眾多藝術家都不約而同表揚運動一大進步,就是不會陷入派系的路線對立,願意自我修正錯誤。

1289i

漫畫家阿塗引述他的經歷:民間發起眾籌登報,TG Group 裡所有人都為配畫全力以赴。匿名的一大好處就是放下名份尊卑,人人都有同等話語權;代價就是繪畫作為專業,人人都勉力獻醜,不免良莠並存。當阿塗正暗自擔心又不便明言,突然有網民建議,作品定案交由設計師投票,問題便豁然解決。阿塗憶述時仍深佩運動的自我完善。

1289j

Abaddon 卜心卜命的最大動力,就是這夥年輕人。「五年前我地嘅情緒好唔同,經歷左好多派別同爭拗。但我見到佢地嘅單純,就係想改變依個世界。」

* * *

後記

在反送中運動 Abaddon 與眾多藝術家的作品,將會收錄於兩本義賣的書籍,詳情請見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