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生活](/sites/all/themes/inmedia_2021/images/white.gif)
其一:排隊(上)
總沒完美排隊方法。早公布,能讓更多人知悉,但間接鼓勵人更早來排隊。近日,限賣/送的份量越來越少了,五盒、兩盒、一盒、十隻,以至五隻。份量越少,越多人能分享,但排隊的時間成本也越高。
即使買/取不到,也請別責罵。他們已經很努力為香港人找貨。
其二:排隊(下)
要上班的人,沒時間去排隊。家裡最能抽時間排隊的,往往是最易受病害威脅的老人家。這兩天,外間還只有十一、二度啊。
幸好,現在多了一批home office的人能出來排隊。懇請所有僱主或上司,見到下屬上班時間內在街上排隊,不要處罰,扮看不見就可以了。
其三:分享
自己算幸運,疫情較早時已買了口罩,現時無需頻撲。
偶爾知悉親友欠缺口罩,有些甚至已到重用階段;當然願意分一些出來,給他們應急。但結果出乎意料,大多數的回覆都是:「你先留着,或給更有需要的人吧。我真的不行時,自會找你。」
其四:乞嗤
不只一次見到這噁心行為。戴着口罩的人,故意打開口罩在街上(甚至車上)打乞嗤,然後戴回口罩。
別以為他們沒有見識,剛好相反,他們應該很清楚自己做甚麼。
口罩對他們來說,只是用來保護自己,不是別人。
其五:規格
疫情初期,很多人分享及討論口罩的規格,BFE、PFE、VFE等,早期說法往往流於兩極:「有用」或「完全無用」。及後中間聲音漸成主導——規格低一點的口罩,只是安全系數較低,並非無用。
從社會整體資源運用來看,普羅市民如我,其實不應去爭高規格口罩,它們應讓給更有需要的醫護人員。
其六:重用
隨着大家明白口罩荒不會短時間解決,坊間重用、自製口罩的方法也漸多。蔣麗芸其實是較早提出重用口罩的人,如果其建議方法成熟一點,倒有機會成為先導者。當然,大家也明白,這位議員的想法是永遠不會成熟的。
現時,世界每天都有數以億計口罩被丟棄,這是國際性的環境及資源浪費問題。疫情時,大家一時間顧不了許多,但長遠而言,社會也應該開始考慮,生產及使用口罩時,需要顧及環境因素。
康復香港,時代抗疫。祝各位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