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彼得和多樂絲一家旅行到柏林,豪華酒店,光鮮建築,街道井然潔淨,人們的衣裝毫不落伍陳俗。然而他們一家,總是覺得遭到秘密警察監視,沒有一個人信得過。
他們此行有一個目的,窮盡方法逃離東德。他們天真地認為,一個在東德的普通家庭,只要向美國領事館求助。美國人就會主動以人道立場,讓他們一家前往西德。
一場心驚膽顫的「好夢點」過後,得出的結論是:靠自己。
越過心中的巨牆
《翻牆熱氣球》對極權的描敘相較其他電影輕淡,物理上的巨牆沒有在鏡頭前面出現。取而代之的,家庭成員覺得經常被監視、人們因為家族成員背景而無法選擇職業、相框和畫架裡逃離東德的家族成員的相片⋯⋯
不熟悉東德歷史或極權國家統治手法的觀眾,恐怕很難代入電影情節。一個又一個的關鍵字,需要觀影後詳細補充,才能夠理解兩個普通家庭,何故千方百計,不惜抵押性命,都要逃離東德。
電影未能製造震撼的畫面,或者反過來探索,兩個正常家庭在日常生活裡,有甚麼因素逼迫他們「叛逃」。
東德家庭的日常
電影開始時是主角家中長子的成年禮,剛成年的男子漢,效忠共產主義,穿著光鮮的新衣,愛上漂亮的鄰居。幾年之後,只要努力工作,他們可望另組新家庭。
前題是愛情順利。自由戀愛在東德是允許的,階級觀念、財富和資產值,不是年輕戀人們該考量的因素。喪偶、離婚、再婚,也合法。國家表面上不干涉,至少電影看來是如此。
工作選擇和升學科系則不得自由。人們因為家庭成員的背景,即使有天份、有興趣,亦無法升讀自己心宜科系。尤其是與軍事、國家機密相關的科系。若非「根正苗紅」,難被取錄。或多或少,左右了人後的工作。
旅遊是自由的。開著車子去郊外,可以。去首都旅行,也可以。出國就難了!尤其去西德。西德算出國嗎?值得商榷。
資訊接收受到限制。縱然是秘密機察,若要收看西德電視台節目,均要透過非正規途徑,才能夠收看。
購物和消費,大抵也是自由的。製造汽球過程裡,買布的尺寸、種類,只要有錢就可以,店家一般情況不會干涉。但當然,店家沒有隱藏情報的自由和義務,秘密警察調查之時,必定和盤托出。與警方和當權者合作,恐怕和東西德無關。
不知西德,東德是否足夠幸福
看起來兩戶人家的日常生活,與自由世界無異,甚至能享用「一定程度的自由」。他們兩家沒遭遇饑荒、窮困,直接威脅生存的事情是沒有的。唯一有力的導火線是,他們見識過叛離者被拷問摳打的遭遇,時常覺得被秘密警察監視。人與人之間,失去基本的信任。
電影裡面有一段很奇怪的穿插。調查熱氣球事件的軍官,面見兩位小兵。兩位小兵犯了輕微到旁人不會察覺的小事,被軍官上綱上線到需要紀律處分的層面。完全是連坐法。
唯持著社會表面正常運作,人們正常生活的幕後,是以一連串違背自由的原則,歪曲的組織機構。卻因為表面的繁榮和有限度的自由,絕大多數人民,選擇服從制度和組織的意志,甚或替組織服務,以維持自己的日常生活。
一個人跨國遷移國籍,稱之為移民。一個人在國家之內移動、遷移戶口,卻被標籤為背叛,甚至叛國、逃犯。電影沒有提供宏大的敘事觀,反而在大歷小故事底下,每每讓人反,這樣的國度到底是怎樣的國度,或許在極權底下的人民無法體會其邪惡本質?又或許這份邪惡本質是大夥兒默許之下進行。不願承擔者,唯有逃離,才可能有更多選擇。
作者Facebook
作者Medi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