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幾位印度餐廳老闆聯同義工團體免費派發一萬個口罩給佐敦區的長者,當中流露的香港情叫人動容。為了令少數族裔居民更加了解防疫資訊,亦有志願者把相關的抗疫資料翻譯成多種語言,甚至有電視藝員自發拍攝印尼語短片,介紹戴口罩的正確方法。常言道患難見真情,有外傭把從印尼購得的口罩寄回香港,送給與她關係良好的前僱主。這些事例都充分發揮了關愛互助、不分種族的共融精神。然而,世界上仍然有不少華人卻因為種族而受到歧視。海外的華人,因為新冠肺炎肆虐,紛紛戴上口罩,這樣除了保護自己,其實也保障了旁人的健康,但有外國人見到這些華人卻露出厭惡神情。最近有一名亞裔面孔的人士,在歐洲國家被人指罵是「病毒」,但他其實是在法國居住的越南裔人士。
這陣子政府部門發出了不少與防疫有關的資訊,但有少數族裔人士卻過了很多天才收到這些資訊的翻譯版本,而且有些譯本與原稿有差距甚至有缺漏。部分少數族裔人士還是在觀看自己家鄉的新聞時,才得知香港實施了隔離措施。除了非華裔人士之外,不少殘疾人士的日常生活也格外艱難。例如,視障人士平時多靠觸覺代替視覺,雙手會有更大機會接觸到細菌病毒;有些長期病患者,每天都要注射針劑去控制病情,但近日因為眾人搶購消毒產品,令他們買不到酒精棉;亦有殘疾人士和長者因為花費不起或行動不便而「唔夠人爭」,面對病毒威脅也無法購買得到基本的防疫物資。偶然有團體免費派發口罩和漂白水,可是有些家長為了要長時間看管家中有嚴重智障或其他殘疾的子女,根本難以外出輪候。此外,一些原本靠讀唇或辨認口型來溝通的聽障人士,也因為人人以口罩遮蓋口鼻,增加了溝通的障礙而倍覺徬徨。疫症當前,各人的自我防衛反應變得敏感,往往只想到保護自己及家人為先,可能會忽略了其他人的需要。可是,病毒是不會歧視人的,儘管有人會因應一個人的身份、地位、種族或身體狀況而對這個人較好或較差,但病毒卻不會管你是誰,所有人都有機會被它乘虛而入,繼而威脅到身邊的人。因此,我們更加應該在保護自己和家人之餘,也關顧其他處於弱勢的人。他們多一分保障,就等如大眾也多一分安全。
過去兩星期,確診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與日俱增,這個病暫時仍未有一種藥物能保證快速根治,甚至未有一種速效的測試劑能夠馬上確認出患者。目前可以做的,就是把有病徵及曾與確診者緊密接觸過的人士暫時隔離接受觀察。不幸的是,無論指定診所、隔離營或檢疫處所設於何處,都會被當區居民激烈反對。有些原本用作防止病毒在社區擴散的措施,卻因「不要在我家附近」的思維而無法實行 。(英語國家多稱這一種心態為 Not in my backyard,或簡稱 NIMBY。為免卻全句直譯的贅累,我覺得可取其簡稱的音義而名之為「臨避」心態,取其「臨事而懼,趨避惟恐不及之意。)最終受害的,仍然是全港市民。雖然在現行的反歧視條例下,表列傳染病並不受法律定義所涵蓋,但撫心自問,假如疑似受感染的人是你或你的親人,你願意見到其他人兇神惡煞的態度嗎?無論相關人士是自己疏忽抑或是無辜受累,需要暫時被隔離觀察也是改變不了的事實,對他們作出批判,只會引起仇恨、對立、隱瞞甚或報復,這樣只會妨礙防疫和抗疫的工作。現時檢疫設施有很大的急切性,所以我希望政府和市民之間就防疫及檢疫設施的溝通和聯繫,能盡速在和平理性和互諒互讓的情況下進行。
疫災之中,有人雪中送炭、無私奉獻;有人趁火打劫、囤積居奇,人性最光輝與最陰暗的面貌都盡情展現,口罩也掩蓋不了。我們都是活在同一天空下,只有互相幫助,才可共生共存。 你說抗疫三寶是口罩、酒精、漂白水?我就認為,更寶貴的是關愛、共融、不歧視。
平等機會委員會主席
朱敏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