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區議會向政府施壓要對準槍頭

區議會向政府施壓要對準槍頭

新一屆區議員終於在政治動盪和世紀疫情當中就職。數百萬香港人的寄望和厚愛,賦予一眾政治素人權力和資源,成為社區領袖,希望開創以民為本的新態勢。一個月過去了,我們何不來個小檢討?

中西區和荃灣區的「有請PK鄧」之作(警務處處長鄧炳強),雖然沒有制度性的即時作用,但八個月來對警暴的鬱悶和憤慨終於可以在議事堂堂堂正正地向警務處處長呼吐,是真正做到為民發聲,抒發民怨。被視為空降荃灣區、零地區工作往績的岑敖暉,在提問和議論之時又的確發揮到一點辯才,補足了其他一些議員的不足。區議會始終是議政之地,紮實的地區工作重要,但辯才和議政能力亦不可忽視。兩位區議會主席的協調、壓場之力,亦應記一功。

筆者最關心的是既然權力和資源作為武器已然到手,新科區議員就必須對準槍頭,否則往往事倍功半,甚或淪為關公做秀。大埔區議會有多名熱血議員敢於親身上陣走上街頭,一個月內亦不止一次走進醫院 —— 放心,不是勇武受傷,而是上門要求跟院方管理層面談,把問題追究清楚。跟進最新疫情發展,不無情理,但為了追究警暴而向醫院迫問,又太奇怪了吧?醫護慘成警暴凌辱對象,人人義憤,但區議員急公好義的槍頭不是應該直指PK鄧嗎?怎麼會妄顧醫院全力抗疫的窘境,堅持要醫院職員立刻擠出時間招呼接見?全城為口罩奔波,網上傳言如漫天雨雪,一時說醫院全院沒口罩提供,一時說口罩不符規格。區議員關心醫護裝備,院方不敢怠慢嘗試釐清,可惜問及進一步資料以便跟進(例如是哪家醫院、什麼裝備出了問題?),區議員提供不了詳情之餘已是一輪猛烈批評。今天請代議士面對政府機關時持守「和理非非」態度很不容易?但至少不要空槍上陣啊,否則除了正中PK鄧所說「情緒式發洩」之外,對等待大家幫助的朋友有多少實質好處(上述二例事發於春節假期之後幾天)?

面對疫情,民政事務處「盡遺餘力」,即時停止對區議會會議的支援。北區、黃大仙、屯門和葵青區議員堅持召開會議,燈油火蠟自行料理,甚至坐在街頭議事,場面趣怪之餘槍頭其實又指到哪裡去?議員們槍頭何不一致對外,集體到民政事務局局長劉江華的辧公處舉行會議,又或十七(八)區聯名正式譴責劉局長臨危瀆職,社區抗疫之事無從開展?在抗疫大事當前,《基本法》第97條有關特區政府向區域組織諮詢區域管理、透過區域組織提供環境衛生服務的規定之下,民政事務局算不算玩忽憲政職守?

建制派當道的年代,議員也許架勢姿態有餘,為民發聲時卻做不到冤有頭、債有主,對各個衙門甚或避難取易、欺善怕惡。最近一集港台節目《議事論事》中,受訪的官塘區議會年輕素人議員承諾會勤勤懇懇邊學邊做。電視廣告有云「承諾之後,才是承諾開始。」愛之深責之切,我們繼續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