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護罷工,迫政府全面封關,以免疫情失控,害人害物。這本身是專業知識和精神的最高體現。不少訪問中,專家學者和有份參與罷工的醫護人員都清楚闡明整個考慮過程之艱難痛苦,如何拿捏分寸,在病人權益和抗爭護港之間尋找平衡。但林鄭政府視罷工為反送中抗爭之延續,批評做法極端,用盡方法拖延、抹黑和打壓。
(1)建制派寫手屈穎姸率先定調,轟罷工醫護是逃兵,要革職查辦,極盡歪曲事實之能事(可參考筆者《屈婦人的柒大罪狀》)。保衛香港行動接力請願,要求嚴懲黑醫護,理據和人丁同樣單薄,但重點是製造一種反對罷工的社會聲音,用來做文章,向深藍陣營交代,黨媒亦可大肆宣傳,繼續將自己過失嫁禍他人,左右國內輿論。美中不足的是,屈婦人佢地太行貨,不應該得把口,要付諸行動,例如寫封血書和香港所有黑醫護及其支持者(不少是醫學界大教授)割席,以後有病都番大陸睇,最好返埋去做義工,與國內同胞一起抗疫,咁至夠愛國嘛!
(2)因發表「藤條打仔論」而犯眾憎的《經濟日報》前副社長石鏡泉,過完冷河,復出寫文,叫人防疫要聽政府指揮,個人自由意志先擺埋一邊。這樣說,旨在抽走前因後果,高度簡化市民抗疫的責任,和建制派齊心抗疫的論調相呼應,突顯個人(罷工)意志和公眾利益相違背,希望讀者接受這一套,向罷工醫護施壓。但係唱好政府都要有個譜,唔可以盲撐㗎喎!當林鄭政府連幫市民向外搜購口罩都搞唔掂,在全球口罩荒下,仲用價低者得原則去招標,柒到無朋友,咁你都好意思叫人信佢,究竟要累死幾多人至安樂?
(3)抗疫是龐大而複雜的社會工程,林鄭政府無德無能,犯錯纍纍,但一直沒有虛心接受他人批評,只視為對其管治和中共的挑戰,是故試圖拉一派打一派,分化市民,製造假對立,作為反擊手段。林鄭前日便發表「醫護人員罷工影響新生嬰兒未能得到適切照顧」言論,誰料203位早產嬰父母昨天便聯署反駁,批評林鄭誤導公眾,說法可恥。
在香港搞罷工,其實相當困難。香港長期被理解為經濟城市,雷鼎鳴、港府資深顧問和前領展非執董王于漸等主流經濟學者,長期批評工會搞事,抹黑罷工是政客撈油水的搞作,損害香港經濟(香港貧富極其懸殊,經濟成果由少數人佔一大份,他們又不大關心)。這些講法深入民心,一般市民對罷工無好感,加上工聯會從中作梗,過去多年工運也無法壯大。
但經過大半年的政治洗禮,很多市民,特別年輕一代,開始意識到工人權益和政治權利息息相關。工人這名詞,亦不限於傳統藍領或體力勞動工作者。即使是醫生和護士,屬社會精英,過去多年也一直備受醫管局高層的剝削、壓榨和道德綁架。今次醫護抗爭,雖然是很特殊的情況,但意義深遠。希望市民可以繼續支持,亦認清官商學如何合謀,操控輿論,為爭取香港成為一個更合乎公義、更關顧市民的社會拓展更大空間,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