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系列專題】香港中醫師:點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之1)疫症起因與病變

【系列專題】香港中醫師:點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之1)疫症起因與病變

[草根.行動.媒體]特約報導
記者:口罩赤貧戶

前言
中醫注重人本身內部的各個體系的互相關係,亦重視環境對人的健康的影響。中醫的理論,相信「正氣內存,邪不內侵」,只要有好的平衡,身體就會健康。而在疾病預防和治療方面,中醫傾向以大自然的規律,為人體作出恰當的平衡,而主要不會以對抗性治療為方法。雖然有時因病人久病要慢醫,經常吃藥會很貴;但又有時,開出簡單便宜的方劑,便可治療病症。這一點,對於現時窮人買不起口罩,上班族無本錢排通宵買口罩的情況下,對街坊可能有幫助也說不定。正氣內存,邪不可干,或許比去多人易感染的地方排好貴口罩來說,是另一種可以或同時考慮的可能性?

最近新型肺炎有在全球擴散之勢,而在香港的體制中,中醫仍未能在第一線接觸病例,現時能在第一線接觸武漢病例的只有中國的中醫。由於中國大陸的狀況,相信很多讀者都對中國的事物有抗拒或不信任,但若想知道中醫的看法,又無其他渠道只能依據在中國的前線中醫對病症的描述,將之與香港西醫所描述症狀對比。而為了讓無論有沒有看中醫習慣的朋友對疫情有個另一角度的了解,我們找來了香港的中醫細細老師,去協助我們理解中國中醫的說法。細細老師的臉書經常嘲笑港府無能中共無道,相信她的回應,不會是以親中宣揚和諧先行的。

現在在前線的其中一位仝小林醫師,是在2003年非典型肺炎時就有在前線了,在本年的1月26日及28日,他接受了中國媒體的訪問談及預防之法。另外,最近騰訊視頻也有報導廣州中醫葯大學,配出了風溫病預防方劑,是2003年有參與非典一役的中醫師彭勝強參與製定。早前港台亦有報新聞說內地傳出一種雙連口服液可預防,瞬間被賣光。網上亦流傳許多民間偏方,也有說黑茶紅茶有助預防,到底是什麼回事?以下我們逐一請細細老師解話,並請細細老師就香港的季節氣候為香港的朋友建議一些預防方法。由於資料眾多,我們將分幾次刊出。

系列之一:疫症起因與病變

記者:仝醫師指,「疫」指傳染力度高的病。武漢在過年前的氣候,本該下雪,卻是連下了雨,這屬於非其時而有其氣,容易帶來春瘟。病起寒冬日,又因下了不該下的雨,加上武漢本是潮濕地區,故辨症為「寒濕瘟疫」。 以初期的临床治疗为例,方案列出了臨床表現:惡寒發熱或無熱,乾咳,咽乾,倦怠乏力,胸悶,脘痞,或嘔惡,便溏。舌質淡或淡红,苔白腻,脉濡。治法方面,應「治療寒邪,要温散、透邪,用辛温解表之法。治療濕邪,要芳香避穢化濁」。你是否同意此說法?

細細:人類在幾千年中,不停去習慣環境、適應大地,當與大地平衝時,身體便也與大地協調,當人出生,便會承接了父母的遺傳擁有當地氣候的能力,加上出生後自身調節去習慣出生地的氣候和季節更替,當活了一段日子,身體便也有了規律,去應對四時之變,若四時之變衡定規律。我們身體有習慣性的適應力,若氣候波動,身體便應付不了,例如當天氣本該是寒冷的,身體多年來這時是要陽氣內儉以保陽氣的,卻忽然來了溫暖,身體內儉陽氣因毛孔來不及張開,便會裡熱上火。類似的不適,當氣候越不穩定,便更多這類複雜病情。

仝醫師對武漢疫情的判斷我是認同的,所以他用辛溫解表(註1)及芳香化濁(註2)之法,在仍是寒冷的武漢一帶去應對疫症是對的。然而當疫情傳到來南方,南方較溫暖,或是既寒且暖又濕,用藥便要作適當調節了,由核心以辛溫去寒解表,要轉而以芳香化濁為核心,才能對應病情的變化。

記者:如果此說乃真,即是間接指出了好可能是氣候暖化,亦即是,疫病從一開始就是人禍?

細細:我不反對這看法,但若都歸究是氣候暖化,那又太片面了。大規模疫情的起承轉接,都常是多個因素一起推動的,天災與人禍,解不開,協同之作,便成了驚天之災。若單純天災,疫情發展也單純,可是加進了人禍元素,那往往是災難發動更大災難之勢。

記者:仝醫師也有講到,見到病患有許多脾胃濕的病癥,如腹瀉、倦怠、嘔吐。可否請解釋一下為何脾胃濕會引致這些病癥?

細細:腸裡積聚過多水就會瀉,下瀉不及就會上吐,畢竟由口至肛門,就只是這兩個出口。肌間及關節間太多水,便會酸腫不適,甚至會痛。在病機(疾病發展變化的機理)上,這是水濕致病,但要找出是外邪致病,抑或是內虛所致,疫症是外邪,但遇到體質內虛者,便易潛居侵犯(註3)。所以體虛易濕可以是根源問題,同時當外邪入侵,損及陽氣而致濕氣積聚成病,水濕也成了後果,乃是一種因果互動的狀況。

記者:仝醫師又有说:「凡是武漢輸出的病人,與武漢當地病人治法基本相同。對無武漢病人接觸史的患者,可以根據當地情況,因時、因地、因人制宜,制定適宜的治法和方药。」按此三因制宜之說法,香港現時的天氣和環境,將會進入春天的潮濕季節,是否也是理解為一種濕病?還是會和武漢有些分別?

細細:如前所述,當疫症傳染到了南方一帶,感染了習慣了南方水土的人,疫邪遇上了南方溫濕之氣,便有可能變症了。至於若武漢人在武漢寒地感邪後來了南方之地,其實也可能會有變症出現可能的,還是要辨證論治(註4),不能因為是寒地之人,便只用溫治之法。

[待續:系列之二:預防方劑1)]

註:
1辛溫解表:「辛溫」指藥物的性和味。中藥分四氣(寒熱溫涼)和五味(辛甘酸苦醎)。溫熱藥主要用於散寒、溫熱經絡;辛藥可以發散、行氣、活血。常見補虛溫藥如黃茋、白朮、甘草、黨蔘等。辛溫藥通常用於風寒感冒,發汗力強。「表」是指疾病在人體表面出現的病癥,例如各種痛、發熱發冷等,解表亦即解除表症之意。常見的發散風寒解表藥如蘇葉、防風、荊芥、生姜等。

2)芳香化濕:指使用芳香的藥物化解體內的濕濁,體內有濕濁的意思,通常是指脘腹脹悶,噁心吞酸,大便稀薄,疲倦無力等狀況。常見的有藿香、佩蘭、砂仁,厚朴等。芳香化濕是化濕法的其中之一,還有溫陽化濕、利水化濕等。

3)潛居侵犯:指外在病毒細菌等有毒之物,因病者本身抵抗力弱,容易跑進體內肆虐,侵犯人體。

4)辨證論治:是中醫的基本方法學,指按具體病人整體身體狀況和身處氣候和環境作為一個綜合的診斷,辨別病因和當前情況,然後決定治療方案。

[草根.行動.媒體]
網頁:http://grassmediaction.wordpress.com
臉書:草根.行動.媒體
telegram channel: https://t.me/actionofgrass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