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一篇文章中,我提出「智心社區圈」的構想,現更名為「理良社區圈」。理由是:原本的全名「理智良心社區圈」含有理智和良心兩個元素,而我取了「智」和「心」兩字作簡稱,主要是因為聽落較順耳,而「理良社區圈」就覺得有點怪;不過,再考慮後,從意思上而言,認為「理良社區圈」較佳,因為始終要重視的是,理智、理性、理據等等的「理」,以及良心、良知、良言等等的「良」,而「智心」可被誤解為只重智;還有,「理良社區圈」應該聽落便會漸覺自然,而我現在已經開始有此感覺了。(但相信如果夠幸運,受到重視,會被惡搞,如成「你娘社區圈」,哈哈!)
構想提出了,不想「得把口」,坐言起行(雖暫也是「以言來行」),推動一下,冀慢慢得到重視。我自己學習和教授「理性思考」、「批判思考」、「獨立思考」(暫交互使用,有需要時才作區分)多年,想分享一下己見,以拋磚引玉,但願各路思考達人、高人,一同出力,推動理良社區圈,以捍衛香港已漸見裂痕的「理智城堡」,抵禦愈趨激烈的「野蠻歪風」的侵襲。
選擇首先談談「矛盾」的一個主因是,它是一個大家彷彿也認識的批判思考概念(不像如「訴諸無知」的謬誤),因而可能會覺得沒有什麼好反思的,而如果也能從我的論說中獲得少少啟發或參考,那麼似乎「理性思考需要並且值得改進」的主張便更有說服力了。
「自相矛盾」是一種「謬誤」(fallacy;可理解為「思維方式上的錯誤」;在李天命博士的謬誤分類系統——「四不架構」——中,屬於「不一致」那一類)。根據《蘋果》這個報道,可看到一個現實生活的簡單例子:最近有警員向市民說:「我都有五大訴求,吃、喝、玩、樂、玩!」但明顯地,既然是五大訴求,就應該是五個不同的訴求,為何會重複了「玩」?!那麼既然是重複了,就不是五大訴求,矛盾!(雖然據說有警員(不知是否同一位)當時已作出修正;另外,吃喝和玩樂合共是四項訴求也有少少怪呢,哈哈。)在以往教學的時候,我還會對「自相矛盾」作些系統的解說,不過這?可能不太適合;現僅多談一個與矛盾有關的事例,以引起興趣。
我自己覺得人生其中一個最惱人的矛盾就是「性格上的矛盾」——性格上的這一部分與那一部分不協調、互相衝突。有時我想(但只是浮想,並非嚴謹論證),無論你是善人也好,惡人也好,在人生大舞台上亦是一個角色,最重要就是性格一致,否則會很痛苦,會成為「性格悲劇」的主角。試想想:一個性格一致的大惡人是怎麼樣的?他可能害了很多人,惡貫滿盈,成為一代梟雄(假設能力配合),而他自己毫無後悔,在其價值觀裡就是不折不扣的弱肉強食、成王敗寇;若是他自己輸了,完全心甘命抵。再設想一個性格有些不一致的大惡人,假設他跟以上這個完全一樣,唯獨是在他的性格深處潛藏着後悔的種子,不但偶爾會滋擾他行惡,使他不安,甚至乎是致使他最終後悔,否定自己的人生。
我的問題是:你會如何評價此二人呢?我沒有標準答案。有人可能會欣賞第二個人,認為其善根未完全泯滅,最後救贖了自己,雖然受了不少痛苦。對此,我不否定似乎有一定的道理,然而卻想提醒:這個看法背後是有假設的,如假設了以善為理想的價值觀。對於第一個惡人,他只會真心地對善嗤之以鼻,而真意地自滿於自己惡的一生,無所後悔。好,暫時到此,否則便需要慢慢鑽入「哲學的無底深潭」了;我固然並非鼓勵行惡,而只想提示留意性格矛盾與不矛盾的可能差別而已。
那麼如果我們自己性格有些矛盾又如何呢?經驗告訴我,是很惱人的,亦很難處理的。於我來說,如要回到現實,就要搞清楚情況(如哪部分跟哪部分衝突),再具體地想方法改變或應對(情況複雜,方法亦很多,如暫時逃避,如靜坐襌修,等等等等);而箇中關鍵似乎就是理性思維、獨立思考的能力了——就算有人想幫你,也需要你自己去合理地判斷其幫會否「愈幫愈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