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人權法生效、區選大捷,港人如何乘勝追擊?

人權法生效、區選大捷,港人如何乘勝追擊?

人權法生效、區選大捷,港人如何乘勝追擊?

一星期內發生了兩件讓香港人振奮的事情。感恩節前夕,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下稱《人權法》)和《保護香港法案》,條例正式生效;區議會選舉,泛民主、泛本土陣營大捷,取得大量議席資源。上述兩件事,為膠著的抗爭形勢打開了缺口,若港人乘機向港府進迫,日後必然能取得優勢;相反若港人不思進取,因小勝而自滿「休息」,時機一過,必遭反噬。

國際戰線:釐清立場、製作制裁名單

在近日香港抗爭中,港人經常高舉警暴情況向國際求援,冀打動國際社會,爭取支持。然而除了警察圍攻大學震驚國際外,實際上香港的警暴情況放諸國際,並非十分嚴重,其邊際效益早已大幅遞減。而如果民間國際戰線選擇以警暴充當主軸,恐怕會讓訴求模糊,亦無法對準一國兩制以至中共這兩個元兇。

民間外交應以香港自治權為重心。根據《人權法》的內容,國務卿須每年向國會提交報告,審視香港是否享有足夠自治權,以獲美國「獨立關稅區」待遇。在和理非活動的民間國際戰線中,港人應主動順應《人權法》的內容,以「香港自治受侵蝕」作為主軸,展示香港受中共操控的實況,要求美國直接制裁香港。

假如希望宣揚警暴情形,大可直接援引由民間專業人士製作的報告,停止散播零散的資訊從而達到統一口徑;亦在假新聞橫行的時代中,大大加強警暴資訊的可信性。同時,外媒陸續揭發新疆大規模監控情況,香港人身為國際公民,必須替飽受中共血腥鎮壓的維吾爾族人發聲,要求國際社會正視逃避已久的新疆人權狀況。早前亦有類似的和理非活動,值得參考。

《人權法》文本內特意提及,中共或以香港「獨立關稅區」待遇作為白手套,向中共輸入敏感科技,並轉口大規模監控科技。此類案例不勝枚舉:近日中國特務「王立強」向澳洲投誠,當中提及香港上市公司「中國創新投資」由中共解放軍全盤操控,劍指滲透香港金融體系。而近日盛傳會在香港上市的監控科技公司「曠視科技」,據報已經不獲港交所接納。民間金融手足若能繼續查探,揪出更多中共白手套,並作出高調指控引起美國關注,則可乘《人權法》之勢,向國力疲弱的中共步步進迫。當然,下令鎮壓香港示威的官員、前線警察亦應一一記下,向美國國會議員提議加入制裁名單中。

本地戰線:流水抗爭延綿不絕

本地抗爭行動,簡單而言就是「堅持」。沒有了本地持續不斷的抗爭,縱然國際社會已正在收網圍堵中共,香港始終無法從中贏得民主。故此,港人應該藉區議會選舉大捷所得的議席資源,為持續下去的抗爭充當後援。

新科議員在明在暗,亦應全力支援抗爭。檯面上的支持,當然就是落區「深耕細作」,為抗爭作文宣,動員街坊參與和理非集會、遊行。如何在做好地區工作,同時平衡抗爭支援,可以向成功連任的區議員請教。而暗地裡的支援,則需要與前線手足聯絡、協調,緊記別因一時熱血,而把所有支援計劃放到社交網站上,好些支援手段並不合法,更不宜公之於世。

有了區議員的政治身分,在國際舞台上的意義亦更重大。前文提及的民間外交戰線,由新晉議員參與會事半功倍。期望議員們除了跟進社區事務外,亦可撥冗參與Twitter戰線,向美國及其他潛在盟友持續溝通,擴大國際戰線深度。

此外,經歷理工大學圍堵一役,香港人必須正視抗爭者與警隊的武力不對等,不能再與之正面交鋒打「陣地戰」。抗爭者必須以流水抗爭為本,不斷加強機動性,以減少被捕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