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捐款

用簡單數據反駁一些普遍對新移民的誤解

用簡單數據反駁一些普遍對新移民的誤解

九龍城啟德北選區有6,492的選民,新登記佔12.2%,30歲或以下佔17%,61歲或以上佔29.2%。最後,建制經民聯梁婉婷以2,480票(54%)稍勝民主派曾俊達的2,043票(45%)。

啟德北是超級新移民區,近年多個發展屋苑均相繼落成,人口持續上升,有大概八成新移民。在區議會整體大勝的情況下此區的民主派也輸掉,所以有認為新移民真是洪水猛獸的說法 (而這是頗多人支持的說法,請看看這個post下的like與share數便會知道。但我認為這是非常偏頗對數據的的分析。以下是一些要點 (在沒有真實數據的情況下均使用了一些假設數字):

(1) 首先,啟德北投票率約為4,552 / 6,492 = 70.1% ,投票率與整體選舉相約。

(2) 不是所有非移民本地居民都是撐民主派的。以黃金比例1997前後的6:4分,都有大概40%本地居民是撐政府的。4,552投了票的選民中大概有20%是非移民,即約910人。910人中,如約40%投了給建制,即約364人是非移民投給梁婉婷,佔她的票數15%。亦即是說,2,480 - 364 = 2,116新移民投了梁婉婷,佔她的票數85%。在梁婉婷的票中,新移民對比非移民的比率為85:15。

(3) 同理,假設910非移民當中約60%投了給民主派,那便有546非移民投了給曾俊達,佔他的票數27%。換句話說,2,043 - 546 = 1,497新移民投了給曾俊達,佔他的票數高達73%。在曾俊達的票中,新移民對比非移民的比率為73:27..... 對!七成的民主派票是新移民投的!

(4) 換句話說,民主派與建制派的新移民票源沒有想像中的差之千里!再對比新移民中的投票取向,雖不是非移民的6:4比,但都有1,497:2,116比,即是4:6比,而不是很多人想像的0:10比!

這些是非常重要的數字!我記起十多年前泰迪羅賓曾經跟我說過的一句說話:「那些傳福音的人不是要傳給那些已經信咗嘅教徒,而是要傳給那些未信的人嘛!」套用在現在的情況,如果我們都認為民主是一個福音,是一個大好的信息,我們更加要與他們分享這個大好的信息,而不是帶著有色眼鏡看待新移民,認為他們是甚麼可怕的洪水猛獸,索性不去接觸他們!更何況新移民本身就是有血有肉、有自由意志的人。雖然自己在民主國家(美國)接受教育多年,但我的「新移民」太太(黎明博士)正正就是那位啟蒙我對民主更認真地深思與實踐的人!

小結:新移民絕對是香港民主未來的一個重要契機!我經常認為在港長大或長年居住的本地非移民中的撐政府人士實在比新移民更加堅實地撐政府。此刻,我們必須要思想,我們過去有沒有建立一個容許新移民與非移民反思及討論的環境呢?把新移民標籤為可怕的人士,不正正就是讓建制向這班新移民宣傳的「港人排外論」成為「自我應驗預言」,拱手把更多的潛在民主派支持者的票讓給了建制派嗎?在區議會民主派大勝的此時此刻,在不少地區反了盤後的未來四年,我們可不可以從社區開始,把4:6比變成5:5然後6:4呢?未來四年絕對是關鍵!

後記:

有人說這篇是「核彈級理論」文,我不清楚,但數字就是數字 -- 高達八成的超級新移民區民主派都拿到45%票本身就是一件事。補充三點:

1. 有人說非移民投票比率6:4比未必正確,所以我從來只是說那是一個假設。但就算將非移民投票比率提升至7:3或8:2,新移民的投票比率也沒有太大跌幅,因為新移民在此區的分母基數大(高達八成)。

2. 其實坊間所說的新移民不是真的很新,因為要來了七年才可拿永居,才可投票,與官方的新移民定義有不同。換句話說,由他們首次定居香港到能夠投票的日子有七年的 window of opportunity。七年可以發生甚麼?六個月也可以翻天覆地。

3. 我估計最堅實的建制鐵票不是以單程證來港的人士,而是那些以其他方法得到永居的人士。他們未必長期居留香港,甚或在內地有生意或工作,例如,北上就職中資機構港人,或中資機構派駐海外的港人,或中資機構駐港已獲永居員工。所以,不可以只把焦點集中於150位單程證限額。實務是怎樣令更多的新移民明白、看見、擁抱民主的精神。